“每年還更新,一年一變,”王守山得意地說,這是平谷區(qū)果品辦公室的技術員琢磨出來的,“跟著掛歷種桃,省心省力。”
桃專家設計掛歷
科技掛歷打哪來?一大早,記者來到了平谷區(qū)果品辦公室?!?/p>
正巧,會議室里,十來位“桃專家”正開會討論2015年科技掛歷的內容,“定稿后,我們就會交給印廠制作,然后發(fā)給每戶桃農。”果辦的總工程師張文忠告訴記者。
墻壁上,投影儀打出了明年掛歷的內容,包括每個月的種植操作內容、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蟲害防治、優(yōu)新品種推薦等板塊。
討論會挺熱烈,參會的都是果辦各業(yè)務科室的主管,堪稱桃樹專家、桃農的智囊團。大家在去年掛歷的基礎上,修改、更新,逐字逐句地斟酌,念一句,討論一句,修改一句。“有些技術需要保持穩(wěn)定,有些技術則要更新,每年會更新10%左右的內容。”張文忠說。
這討論會可不是走過場,所有內容一句一句討論通過,那仔細勁兒,真不含糊。在防治細菌性黑斑病的條目下,今年補充了噻唑鋅這種新藥,張文忠立馬發(fā)問:“試驗過了嗎?好買嗎?效果怎么樣?”科研科的田順寶答:“兩戶桃農今年試驗了,效果比舊藥好,也好買,農資店里都有。”這條才算通過。
討論的焦點,集中在降低桃農成本、增加果品安全性等處。在防治桃下螨這則條目下,今年新增了新藥畝旺特,高級工程師史賀奎解釋道,“這種藥有效期長,藥性安全,我們已經找了多家農戶試驗。”
專家們掰著手指頭給農民算成本。“舊藥10天打一次,新藥畝旺特一個月打一次,每個月少打兩次藥。除了藥品成本,還省時省工,如果按照一個人打一畝地20元的成本計算,再加上農機省下的柴油錢,每個月每畝就能省百十來元,比舊藥成本少了一半。”史賀奎說。
“我們這些專家,平時會分片負責不同區(qū)域的桃樹,討論時會依據山前山后等不同地理位置的情況,進行綜合論證,保障我們掛歷的技術、配方,是咱平谷果農最合適的。”張文忠說。
桃農試驗新內容
別小看這科技掛歷,里面所有的內容都是經過桃農試驗過的“種桃寶典”,張文忠告訴記者,“因為是要向全區(qū)推廣的技術,每種技術、藥品我們都會選擇三至五家農戶進行先期的試驗,好用才能推廣。”
他帶著記者來到放光村。在村北,大片的桃樹一眼望不到邊。
“突突突”,駛來一輛農業(yè)三輪車,52歲的桃農李廣有跳下車來。
“這一片8畝半地,250棵桃樹,都是我家的。”他手一指,“這片桃樹比旁邊的長勢好,一比就知道。”
為啥會好?“今年這塊地試驗了區(qū)里推薦的新藥‘龍鳳配’,效果好多了。”李廣有告訴記者,他是村里的全科農技員,區(qū)果辦會在他這里試驗新技術、新藥品,“我負責記錄,給專家們提供準確數據。”
說著,他拿出了個小本兒,上面密密麻麻地記著新藥“龍鳳配”的試驗數據:第一次,4月22日下午三點,稀釋倍數2500倍液,第一次比較基本沒有蛀梢,相鄰地塊蛀梢率1.8%;第二次,5月26日上午七點……密密麻麻,詳詳細細?!?/p>
“別小看1.8%的蛀梢率,大樹一年1000多枝,1.8%就是18個枝,蛀了就要少好幾十斤桃呢。”他給記者解釋說,“而且蛀的可都是好桃。”
新的“龍鳳配”,防治的是卷葉蟲、食心蟲等,“過去用高效氯氟氰菊酯,藥效短,只有10天,新藥我用了,藥效沒問題。”
“我們每年試驗的新藥、新技術,都是針對平谷地區(qū)桃農最常遇到的問題,進行更新,選擇的試驗戶分布在各鎮(zhèn),保障全區(qū)域適用,試驗效果滿意,我們來年會在掛歷中重點推薦,進行全區(qū)推廣,”張文忠說,“推廣的都是能幫著農民掙錢的實用技術。”
掛歷成了指南針
專家量身打造,科技戶試驗新技術,把知識精華集中起來的“科技掛歷”,用著咋樣呢?記者跟著王守山走進他家的桃林?!?/p>
往村東走,10分鐘就到了。4畝地,150棵樹,雖已冬天,但桃樹枝杈密密匝匝的,看來今夏的收成不錯?!?/p>
72歲的老把式王守山不住地夸,“這樹長得好吧,跟你說,多虧了這掛歷。別看我中了幾十年桃樹,要不是看掛歷,好多事都還不知道。”
他給記者舉了個小例子,“掛歷里說桃子要在八成熟時摘,質量最高,早晨起來摘,甜度最高。過去,我們上午摘、下午摘,哪想到都錯了。”張文忠解釋到,“清晨時摘桃,含糖量比下午高了1.5度,而且水分更足,這時采摘產量高,而且消費者買的桃子,更甜、水多,銷量也能上去。”
“過去我們就是傻種,哪想到摘桃也有技術,也能提高產量呢?”王守山說,“我呀,就一門心思地跟著掛歷種,它就是我的指南針。”眼下的季節(jié),掛歷里寫著,活茬是澆凍水、整形修剪,怎么剪也寫得很詳細:冬剪,長勢強的不短截,疏除旺枝,同側長果枝間距30厘米以上,畝留果枝量10000至12000個……
“這些技術指標,沒有掛歷時我們可不知道,”王守山和老伴拿著修枝剪、修剪鋸,在林子里忙碌開來,“那時就是憑著經驗瞎剪,產量看天時;跟著掛歷,那可就是跟著科技,產量高、產量穩(wěn)。”
跟著科技的王老漢,今年豐收了,“我們老倆忙活這百十來棵樹,賣了4萬多元,果品好,銷量不錯。”
臨走,王守山拉住張文忠急著問:“張老師,明年的掛歷什么時候發(fā)下來?我們村都等著呢。”張文忠笑著答:“定稿了,做好了就發(fā)到村委會,您去領就行。”“嘿,那得早點兒去,這可是搶手貨。”老漢認真叮囑老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