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只能當柴火或者完全廢棄無用的玉米秸稈,如今在甘肅省平涼市成了“搶手貨”。根據平涼市農牧局的統(tǒng)計,該市玉米秸稈產量約240萬噸,年可利用玉米秸稈量將超過120萬噸,玉米秸稈青貯養(yǎng)牛利用的潛在經濟價值達4.22億元。
“把玉米秸稈鍘碎后,倒入青貯池。然后用車軋實后,蓋上油紙,使土壓實,就可長時間儲存”。崆峒區(qū)峽門鄉(xiāng)陽坡村村支書安生貴告訴筆者,玉米秸稈青貯工作從9月上旬就開始了,持續(xù)時間大約一個月左右。
在陽坡村標準化養(yǎng)?;毓P者看到,每個養(yǎng)牛戶的牛棚前都有一個“龐然大物”。這座容積達480立方米的水泥青貯池里儲存的就是肉牛的“口糧”。走近青貯池,可聞到淡淡的草香味。盡管青貯工作已經結束,一些養(yǎng)殖戶還在加緊儲備一些其他飼料。
安曉波家的牛棚里現(xiàn)有60頭牛,今年已經出欄50頭,他告訴筆者,自己已經青貯了一池玉米秸稈,可算下來不夠牛一年的飼料用量,他只好再租一個飼料池,儲存一些干秸稈以便在必要時作為飼料。談話間,一車干秸稈已成為草絮,飛到了飼料池內。
“剛開始用青貯秸稈喂牛時,農民不光把他們地里的玉米秸稈白送給我們,還幫著我們裝車,現(xiàn)在不一樣了,我們得花錢買。”安曉波說,他們從地里收玉米秸稈,一畝地150元。
筆者了解到,近幾年,在玉米收獲最繁忙的季節(jié),活躍在平涼市田間的玉米秸稈收購車不下千輛,這其中除了為自己喂養(yǎng)的肉牛儲備“口糧”外,更有不少人是在專門做玉米秸稈“生意”。
小小秸稈,潛力巨大。自從平涼市大力推行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后,該市玉米年種植面積達8萬公頃,玉米秸稈產量約240萬噸,年可利用玉米秸稈量將超過120萬噸。據業(yè)內人士測算,該市玉米秸稈青貯養(yǎng)牛利用的潛在經濟價值達4.22億元,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