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上海市農業(yè)科學院與文山州農業(yè)科學院建立科技幫扶合作關系,上海市農科院玉米課題組在當地開啟了至今已有20年的鮮食玉米引種試種工作。
2000年上海市農業(yè)科學院與文山州農業(yè)科學院簽訂《滬滇合作共同進行農作物新品種改良及新技術研究協議》,文山州先后引進了多個上海市農科院玉米新品種進行推廣試種,目前已逐漸形成特色糯玉米品牌與有效的農業(yè)生產組織。
2012年9月27-28日,國家科技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在昆明聯合舉辦了中國·云南橋頭堡建設——科技入滇對接會,為了將雙方合作推向深入,尤其是進一步做強做大文山州鮮食糯、甜玉米產業(yè),上海市農科院科研處和文山州農科院分別出席了本屆科技入滇對接會,并簽訂了雙方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議,為更深層次的合作與開發(fā)提供了保障。
【現場】
上海“黑玉米”為云南農戶增收
從文山州丘北縣城到天星鄉(xiāng)南丘村,短短50公里路程,客車竟顛簸了約兩個半小時才到達目的地。行駛在連綿的群山間,記者見識到了云南紅土地的廣袤,也發(fā)現當地不少農戶仍以大牲口作為主要勞動力,停留在較原始的農業(yè)生產模式。大山深處的南丘村種植著200畝來自上海的糯玉米品種“滬紫黑糯1號”,一下車,上海市農科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的王義發(fā)研究員便穿上白大褂匆匆前往田頭。
“王教授來啦,好久不見啊!”這里的農戶對王義發(fā)并不陌生,且由于其每次出現在田頭都是一身白大褂,當地農戶笑稱他為田間醫(yī)生。眼前這片玉米地屬于丘北縣華能蔬菜種植合作社,作為合作社理事長同時也是丘北縣博宇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的王世菊對王義發(fā)的到來更是欣喜不已,“自從種了王教授的黑玉米,當地農戶的收入漲了不少,所以這邊的種植戶都很尊敬王教授。”王義發(fā)則笑著擺擺手,繼續(xù)俯身查看玉米的生長情況,嘴里嘟囔著:“哎呀,來早了,玉米還沒有完全上色。”
據介紹,“滬紫黑糯1號”是王義發(fā)與其玉米課題組通過幾千份材料的搜集、整理、分類和篩選,經過20多年的努力,育成的籽粒紫黑色,變色快,采收期長的紫黑色糯玉米品種。2010年,王世菊通過文山州農業(yè)部門的牽線得到了一小部分“滬紫黑糯1號”的樣品,經過兩年的試種,證明丘北縣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發(fā)展無公害紫黑糯玉米的種植。于是王世菊便在2012年決心規(guī)?;N植。截至2015年,其公司已累計建立示范基地100畝,帶動農戶種植5120畝。“我們云南種的紫黑糯玉米肯定比上海的更健康!”王世菊拿著一個剛摘下的玉米棒子向記者展示,與王義發(fā)同一課題組的沈雪芳研究員對此表示認同。“云南的水好、土好、空氣好,在這里種植的玉米不受病蟲害困擾,無需打農藥,同時也不施化肥,只施農家有機肥,而這在上海是無法做到的。”沈雪芳認為,丘北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土壤肥沃,水、肥、氣、熱條件能使作物輕易達到綠色無公害的標準。
如何才能讓當地的農戶在短時間內接受來自上海的“黑玉米”并實現大規(guī)模種植?為此,王世菊在2012年7月購進了一套年生產能力可達1000噸以上的高溫蒸熟殺菌真空包裝即食紫黑糯玉米加工生產線,這條生產線的建成解決了當地農戶的后顧之憂——賣不掉的黑玉米有博宇公司收購。在這樣的承諾下,農戶們便大膽地試種起“黑玉米”來。而之后的事實也證明,農戶們不但不愁賣,反而是博宇公司的加工生產線產能不足而造成了市場的供不應求。“新鮮紫黑糯玉米的市場銷售價格是白糯玉米的2~3倍,在玉米剛上市階段,如果農戶能夠以高于我收購價的價格在市場上銷售,我也允許他們先走市場。”王世菊告訴記者,為了保持農戶種植的積極性,她并不禁止農戶們自己的市場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