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4日,王征順利完成任務回到上饒。日前,王征向記者講述了他在南極種植蔬菜的難忘故事。
讓吃上新鮮蔬菜夢想成為現(xiàn)實
新鮮蔬菜的供應一直是困擾我國南極科考的“老大難”問題,特別是中山站,一年所需的蔬菜僅靠“雪龍”號從國內(nèi)和澳大利亞等途經(jīng)國家補給,不僅成本高昂,且儲存時間有限。當南極進入漫長的冬季,科考隊員只能依靠大白菜等幾種有限的蔬菜越冬。
因此,綠油油的生菜、鮮嫩的黃瓜、珠圓玉潤的小番茄等,曾是南極科考隊員最為“奢侈”的夢想之一。為此,中國第31次南極科考期間,作為2014年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之一的“南極極端環(huán)境溫室蔬菜生產(chǎn)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在中山站和長城站同時開展了初期調(diào)研實驗。
而今得益于先進的溫室栽培技術,這一夢想已在中國南極科考站成為現(xiàn)實。王征,正是幕后的功臣之一。他回憶道:“在那里,每名隊員除了完成本職工作,還得負責一些生活事項。我被安排到蔬菜房,育種、栽菜,供大家食用。那里種菜與一般的菜園不同,是無土種植,主要靠光和熱來培育,就連種子也是事先從上海運過來的。”
無土栽培電腦控制自動灌溉
“早晨起床后到蔬菜溫室實驗室,檢查自控系統(tǒng)是否正常,地面有沒有漏水。早飯后,采摘蔬菜并送到廚房,上午和下午檢查看看是否有需要更換的蔬菜,看情況播種新的種子……”這是王征在南極中山站培植蔬菜的一段日記。
王征告訴記者,蔬菜溫室實驗室是一個16平方米的房間,整個溫室采用無土栽培技術,由蔬菜種植自控系統(tǒng)自動控制灌溉泵、溫度濕度、培植燈和營養(yǎng)液等。例如,在電腦的控制下,LED植物生長燈能根據(jù)蔬菜生長情況自動調(diào)節(jié)照明時長;自動灌溉系統(tǒng)每隔一小時向水槽內(nèi)注入營養(yǎng)液;當房間濕度低于70%時,加濕系統(tǒng)將向房間內(nèi)噴灑水霧。
此外,為了促進蔬菜生長,蔬菜溫室實驗室里每天24小時播放輕音樂。“蔬菜的待遇比考察隊員高多了。”王征笑著說。
生菜、白菜和黃瓜沒有病蟲害
“由于生長周期較短,容易培植,且產(chǎn)量大,中山站主要培植的蔬菜是生菜、白菜和黃瓜。”王征說。以黃瓜為例,一株黃瓜藤平均2天可以收獲一根黃瓜,如果種植20株,就能保證18名隊員在越冬期間每天都吃上新鮮黃瓜。
除此之外,還試種了辣椒、秋葵、西紅柿和西瓜,但產(chǎn)量太低,不算成功。因此,考察隊員們吃得最多的就是生菜,涮起來味道很不錯。白菜炒了之后量很少,所以主要是做湯。黃瓜舍不得生吃,主要是切片和木耳一起做涼拌菜。
王征還告訴記者,在南極種植蔬菜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沒有病蟲害,不需要打農(nóng)藥。不過,“南極溫室”需靠日夜燃燒汽油加熱來抵抗極地嚴寒,即便如此,能耗仍比船運要低很多。
王征說,從種子到長成能吃的蔬菜,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因此,要計劃好分期和分批,做好蔬菜更替和輪換。
廚師私自摘黃瓜讓他很生氣
“因為是自己親手培植的,所以我對蔬菜都非常有感情。”王征說,有一次,廚師沒有通知他,就私自摘了黃瓜,讓他很生氣。為此,吃飯的時候,王征就對大家強調(diào),蔬菜的采摘有嚴格的標準,否則會造成資源浪費。例如,白菜和生菜要長到15厘米以上才能采摘,否則會影響生長。黃瓜則要長到15厘米左右就采摘,否則是浪費。如果超過了15厘米還不采摘,會影響其他黃瓜的正常生長。
國外科考隊員很羨慕常來蹭飯
蔬菜的培植成功,使得考察隊員們的伙食有了一定的改善,對隊員們提高體質(zhì)也有幫助。另外,空閑的時候,從外面的冰天雪地里回來,能夠看到一屋子的綠色蔬菜,那是一種極大的享受,在蔬菜溫室實驗室坐坐,聽聽音樂可以放松心情。
“在南極一天做四頓飯。”王征說,南極食物全靠外來運輸,肉類居多,蔬菜很缺乏,中山站成功培植了蔬菜,讓很多國外的科考隊員羨慕不已。因此,他們常來中山站蹭飯。
江西醫(yī)生創(chuàng)造中國第一
南昌大學教授、國家極地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余萬霰告訴記者,這是中國南極考察歷史上第一次能吃上新鮮蔬菜,其栽培出自江西醫(yī)生王征之手。從此,江西醫(yī)生又創(chuàng)造了一個中國第一。
“中國南極考察站可提供新鮮蔬菜引起國際上關注,因為南極可自產(chǎn)蔬菜意味著這個國家在南極健康生存能力走到了世界前列,可以大大延長人類在南極的健康居住時間。”余萬霰教授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