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萊陽大潤發(fā)超市蔬菜區(qū),一根根嫩綠的黃瓜,賣得特別火爆。這些黃瓜的“身世”也有些不同,超市工作人員給起了個響亮的名字,“扶貧黃瓜”。
記者來到萊陽市譚格莊鎮(zhèn)高家村一探究竟。村南3個高標(biāo)準(zhǔn)溫室蔬菜大棚赫然在目,一排排整齊的黃瓜壟里,幾名村民正忙著翻開瓜葉采摘黃瓜。高家村是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去年10月份,村里利用上級扶貧資金45萬元建起了這3個蔬菜大棚,種了2棚黃瓜、1棚西紅柿,春節(jié)后,第一茬黃瓜就成熟上市。
“以前想也不敢想,村里窮的叮當(dāng)響”,村委主任劉哲波說:“扶貧部門給上了這些項目,村里有了固定收入。”。他給記者打了個很形象的比喻,這3個大棚就好比3只會下蛋的雞,雞生蛋,蛋生雞。“按照現(xiàn)在三塊五一斤的收購價,兩個棚毛收入能達(dá)到十四五萬元,這些收益扣除成本,我們優(yōu)用于貧困戶脫貧,剩下的再發(fā)展新項目,將來還要把村里的路全部硬化一遍”,劉哲波激動地說:“看到新希望,我們干勁也足了,村干部空閑的時候都靠在項目上了”。
村民劉堯琦告訴記者:“我們村種植的黃瓜使用有機(jī)肥料,不用激素、不打農(nóng)藥,健康無公害,品質(zhì)好、口感佳,符合超市的檢測標(biāo)準(zhǔn)。他們一聽是扶貧的黃瓜,也樂意幫助我們賣”。萊陽大潤發(fā)超市每天能幫助消化三四百斤,剩下的再賣給蔬菜收購商,“扶貧黃瓜”不愁賣。
劉哲波給記者介紹,采摘黃瓜的村民都是村里有勞力的貧困戶,村里安排他們來打工,讓他們脫貧。正在忙碌的貧困戶王新喜樂滋滋地告訴記者:“我們來這打工,村里按小時付工資,種、澆、摘都可以來干,家里有事可以隨時請假,一個鐘頭10塊錢,一年下來收入1萬塊不成問題,比單純種幾畝糧食掙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