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家土菜 一元一把
月初,永川區(qū)帝琴花園門口“冒”出一個大冰柜,里面塞滿了各種蔬菜,冰柜上貼著價目表和微信支付二維碼。賣菜卻無人看管,吸引不少居民過來湊熱鬧。市民王先生馬上打開冰柜拿了把空心菜,看了看說:“挺新鮮的,居然才一塊錢。”隨即掃了二維碼付款,短短十秒,就買菜成功。
這臺“無人蔬菜館”的創(chuàng)始人叫毛林,出生在永川區(qū)來蘇鎮(zhèn)大雙慶村,他每晚去村里,收集新鮮的農(nóng)家蔬菜,再拿回家整理標價,第二天清晨6點放進“無人菜柜”,然后再去照看自己的汽車修理店。
至今,“無人菜柜”開業(yè)半月,來買菜的居民越來越多,有時甚至無菜可賣。“方便”、“價格便宜”、“綠色蔬菜”是周圍居民的評價。早出晚歸的上班族受益最大,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每天朝九晚五來不及去菜市場,下班后太累也不想繞路去超市,小區(qū)門口的‘無人菜柜’免去了不少麻煩。”除此之外,小區(qū)里的老人也愛在這里買菜,實惠是他們所看重的,“有時候一把菜就一塊錢,一塊錢在哪里買得到菜哦。”
據(jù)毛林介紹,冰柜里的蔬菜都來自于他的家鄉(xiāng),農(nóng)民種的菜都沒打過農(nóng)藥,連飼養(yǎng)的雞鴨都是糧食喂養(yǎng),“菜和家禽先滿足自家所需,多余的才賣。”大部分居民都很放心蔬菜的質(zhì)量,一位居民表示:“買的土雞吃起來肉質(zhì)都不一樣,肯定是綠色農(nóng)家菜。”并多次購買。
口碑傳出去了,“無人菜柜”的生意也越來越好,現(xiàn)在每天要賣近百斤蔬菜。
拿多拿少 全憑信任
與市面上的其他自動販賣機不同,毛林的“無人蔬菜館”僅僅是一個普通冰柜,連鎖都沒有。冰柜上貼著操作指南,每把菜上面標著價格,買菜、付款,全靠自覺。冰柜隨意打開,菜自覺拿走,難道就不怕有人多拿或不付錢?毛林認為要充分相信顧客,“人與人要有最基本的信任,相信他們不會多拿。”而居民們也回饋了毛林的信任,“無人蔬菜館”營業(yè)至今還沒發(fā)生過“偷菜”事件,微信付款的居民也按照數(shù)額給錢。
除了與顧客之間的相互信任,提供蔬菜的村民對毛林也是充分信任,他們把菜拿給毛林,賣了多少就得多少,從不過問售價,“王大娘上次拿來兩個南瓜,我們給了她4塊錢,她非常開心地就走了。”毛林說。而各大小區(qū)也很信任“無人蔬菜館”,“得知要在小區(qū)建“無人蔬菜館”時,幾乎所有小區(qū)都支持,不僅不收錢還提供各種信息,確保冰柜能放在人流量最大的出入口。”
這周,“菜柜”還掛上了一個小鐵盒,用于收取現(xiàn)金。毛林向記者解釋道,以前為了菜款的安全,也為了便于結(jié)算,都采取微信支付,但每天會和妻子輪流在買菜高峰期去現(xiàn)場指導(dǎo),“原來會專門抽時間教不會微信的老人付錢,現(xiàn)在干脆掛個小鐵盒在那里,收現(xiàn)金。”
增加的小鐵盒,完善了支付手段,也減輕了毛林夫妻的負擔(dān),同時讓他能花更多時間去籌備即將運行的另外兩臺“無人菜柜”。
不求盈利 只想助民
別人辦自動販賣機考慮盈利,而毛林卻本著公益之心在做這件事。由于妻子還在大雙慶村工作,與村民接觸多,讓已搬離村子的毛林一家也能了解村民情況。在與村民打交道時,毛林知道了村子里青壯年大多外出務(wù)工,剩下老人在家,有些還留下了孩子,“村民在外打工所得除去日常開銷,寄回家的很少,老人們?nèi)兆舆^得拮據(jù),也想賣菜換點錢。”
此外,毛林還告訴記者,雖然村里通了公路,但最遠的一戶離公路也有5公里,“每家種的菜不多,不好賣,拿到鎮(zhèn)上去,可能連來回4元錢車費都掙不回來。”既然每家蔬菜太少不好賣,那把村上所有人的菜集中起來,就好辦了,所以毛林才萌生了將蔬菜集中販賣的想法。由于實體店投入資金太大,考慮良久,毛林決定做自動販賣。從村里走出去的企業(yè)家胥弘先生提供了10萬元資金,再加上村支書劉清會女士的大力游走,“無人蔬菜館”才得以成型。
目前,兩臺“無人菜柜”已投入一萬余元,惠及近20戶村民,還有兩臺正在籌備,預(yù)計年底將鋪設(shè)到30臺,目標惠及全村近三百戶。毛林深知目前的公益模式不能長期維持,正在計劃給菜“漲價”,“不為掙錢,但至少要保證良性運轉(zhuǎn),能掙錢支付人工費和運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