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秋糧收購時節(jié),記者昨天探訪了我市最大糧食儲備庫—南京靈山糧食物流基地,這里是全市首家數(shù)字化糧食儲備庫,不僅“藏”了10萬噸糧食,每天還有900多噸加工后的大米、面粉從這里運出,其中面粉供應量占全市半壁江山。
全自動驗糧、稱重、入庫、結算,1個半小時收購一車糧
靈山糧食物流基地位于六合區(qū)雄州街道,除了一座10萬噸糧食儲備庫,還有一座面粉加工廠、一座大米加工廠,儲備量和加工量居全市第一。
進入庫區(qū),運送秋糧的卡車排起了長龍,正等待收購卸車。丁泉是一位糧食經紀人,記者登上他的送糧車,客串了一回送糧員,體驗了糧食收購入庫的全過程。
開車的張師傅是丁泉雇的司機,大卡車滿載著黃燦燦的稻谷。第一道工序是入庫,糧庫工作人員遞給張師傅一張智能卡,系在左側倒車鏡上。車子開到抽樣區(qū),人不用下車,一根懸臂下吊一支大探針,在車廂前后左右4個點,分別取樣化驗。張師傅說,稻谷入庫主要檢驗水分、雜質、出糙率等指標,然后決定等級,今年粳稻的收購價,每斤一等稻1.59元、二等稻1.57元、中等稻1.55元。10幾分鐘后,化驗結果出來了,車子啟動駛到過磅區(qū),進行下一道工序—稱重(毛重)。隨后,液晶屏幕上顯示出卸車倉庫的序號,還伴有語音提示。張師傅把車開到19號倉庫,一臺皮帶傳輸機已經準備就緒,糧食可以入庫。40分鐘后稻谷卸完,張師傅把車開到過磅區(qū),再次進行稱重(凈重)。最后,糧庫工作人員取下掛在倒車鏡上的智能卡,車輛出庫,整個自動化作業(yè)過程花了1個半小時。
記者下車見到丁老板,他拿著一張銀行卡告訴記者,這車糧的12萬多元售糧款不用提現(xiàn)金,全都存到卡上,方便又安全。
靈山基地副總經理張榮廣說,今年秋糧收購任務是4萬噸,將全部存在新庫房里。目前陸續(xù)進入收購旺季,每天收購量達八九百噸。
一間倉庫裝了50多個探頭,智能化監(jiān)控糧倉內部情況
張榮廣說,糧食像人一樣會“呼吸”,低溫條件下呼吸緩慢甚至休眠,溫度高的時候,呼吸加快,加速陳化過程,營養(yǎng)也隨之下降。所以,糧食保存最關鍵的問題是“溫度”。國際上一般采用機械通風、環(huán)流熏蒸、糧情監(jiān)測、低溫保管等四項技術,讓糧食始終處于“冬眠”和“休眠”狀態(tài),在幾年儲存期內不發(fā)芽、不霉變、不生蟲。
為增加直觀感受,記者隨張榮廣爬上一座高高的樓梯,打開厚厚的密封門,進入糧庫內部。仔細一看,腳下這片平整的金黃色“大地”上,鋪滿了顆顆飽滿的稻谷。這間糧倉高9米、存糧3600多噸,工作人員介紹,糧庫的墻壁不僅有夾層,而且厚度達50厘米,連房頂都是雙層的,隔熱、保溫、防潮效果都很好。
與普通糧庫相比,數(shù)字化糧庫有何神奇之處?張榮廣打開辦公桌上的一臺電腦,糧倉內部的實時景象就清晰呈現(xiàn)在屏幕上。監(jiān)控系統(tǒng)已與省、市糧食部門的系統(tǒng)相連,糧庫保管員只要坐在辦公室里輕點鼠標,就能掌握全部情況。
據(jù)了解,目前基地共有30多間倉庫,倉里糧食最高堆了7米,大約每隔0.5米安裝一個探頭,最多一間倉庫裝了50多個探頭。智能化糧倉還可實現(xiàn)蟲害自動檢測,發(fā)現(xiàn)異常氣泵會自行把蟲子“吸”出來。此外,還有氣體在線檢測等技術,主要檢測糧倉內的磷化氫、氧氣、二氧化碳濃度等,這些都是綠色儲糧的關鍵指標。
每天750多噸面粉、150多噸大米從這里運出
設在靈山基地里的面粉加工企業(yè)江蘇海福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海悅”面粉30萬噸,占全市供應量一半;加工大米企業(yè)南京稻盛和豐農業(yè)有限公司,品牌“恒健”,年加工大米10萬噸,占全市供應量15%。
每天這里將運出750多噸面粉、150多噸大米。記者在“海福”成品倉庫里看到,等待提貨的卡車排起了長隊。一輛江寧區(qū)的貨車要裝40噸面粉送到眾彩物流批發(fā)市場,只見一臺機器人伸出抓手,從皮帶運輸機上把一袋面粉準確抓起來,轉動長臂將其輕放到托盤上,回位,再抓下一包,全過程只需短短4秒。一個托盤上放50袋面粉,每袋25公斤,總重量1.25噸,3分多鐘就可以搞定,然后由裝卸工人操作叉車,把托盤送到提貨卡車上。一臺機器人的效率相當于20名工人,兩臺機器人同時工作,20分鐘就可以裝滿一輛載重40噸的卡車。
據(jù)了解,目前全省有10家數(shù)字化糧庫,南京僅有一家。與設在江南的糧庫相比,這里的另一個優(yōu)勢是靠近六合、蘇北、安徽的糧食主產區(qū),如果一年有40萬噸物流量,按一斤糧食省2分錢、一噸省40元計算光運費就能省1600萬元,“對微利糧食加工行業(yè)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shù)字。”張榮廣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