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央視深度聚焦“滯銷的農產(chǎn)品”,海南的甜玉米赫然在列;去年,海南的黑皮冬瓜也因為同樣的原因登上央視。
短短的新聞,落到田間地頭,卻是老百姓欲哭無淚的痛。
今年,海南的甜玉米“跌跌不休”,最低收購價跌至0.3元/斤,更可惜的是不少玉米被撂在地里。
而在玉米之前,黃瓜也一度遭遇“滑鐵盧”,1000斤黃瓜,收購商僅出價30元。
相比往年,今年辣椒、木瓜、西瓜、豆角等海南農產(chǎn)品價格也偏低,出島瓜菜平均價比去年同期下降0.39元/公斤。
豐收不增收,部分農產(chǎn)品滯銷已經(jīng)成為年復一年的常見現(xiàn)象。
一般情況下,農產(chǎn)品一旦產(chǎn)銷兩旺,很快就有大批農民蜂擁種植,滯銷在所難免。當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政府相關部門對市場把握、宏觀調度及引導工作做得不夠到位。
本報今起推出“滯銷的海南農產(chǎn)品”調查報告,上篇重點分析原因,下篇主要探討對策,以期為百姓種植和政府部門決策提供一些參考。
價跌、價跌, 跌跌不休……
玉米最低收購價跌至0.3元/斤,而種植成本價約0.8元/斤
面對自家的900畝甜玉米,東方市八所鎮(zhèn)種植戶張家貴的心情從天上掉到了地下。“2月初時,收購價還基本能保持在每斤1.6元,雖然與去年同期的2.4元每斤還有一定差距,至少不會虧錢。”張家貴說,進入2月下旬后,價格開始逐步回落。
3月,海南玉米收購價跌至冰點。“3月份的收購均價僅僅0.5元/斤,最低時甚至到了0.3元/斤,而保本價要0.8元/斤才行。”張家貴說,很多農戶沉下心來等待價格回升,地里的玉米卻越等越老,最后沒等到價格回升,玉米就已經(jīng)錯過了最佳采摘期。
“辛苦一年豐收了,卻沒人來收,就連預付了10萬元的老板也跑路了,這讓我們很著急。”當?shù)匾患肄r戶向媒體抱怨說,因為銷路不振,他家一半玉米地都沒有收割。
甜玉米也叫水果玉米,生長周期短、易管理,東方市是海南省秋冬季甜玉米種植面積最大縣市,今年種植面積達30萬畝。甜玉米的種植成本在0.8元每斤左右,今年玉米種植戶們普遍出現(xiàn)了嚴重的虧損。
今年價跌的農產(chǎn)品不僅是玉米,此前,黃瓜也一度遭遇“滑鐵盧”。
“摘一天的黃瓜都買不了一雙水靴!1040斤黃瓜,收購商僅出價30元。”3月,萬寧市禮紀鎮(zhèn)石龍坑村梁亞妹望著滿園的黃瓜,苦澀地說,“2014年10月,我們用種檳榔和養(yǎng)豬賺的2.4萬元投資種植4畝黃瓜,本希望能再賺一些錢后改善生活,想不到全部泡湯了。”
今年2月,萬寧市1萬畝黃瓜豐收上市,每天上市量達到160萬斤—200萬斤,卻出現(xiàn)價格大幅下跌,最低跌至0.3元/斤。因價格低迷,不少瓜農將辛辛苦苦種植出來的黃瓜就地倒掉。
不僅是玉米和黃瓜,相比往年,今年辣椒、木瓜、西瓜、豆角等海南農產(chǎn)品價格也偏低。據(jù)省農業(yè)廳統(tǒng)計,截至4月17日上午,全省累計出島瓜菜總量278.79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36.18萬噸,綜合平均價3.72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0.39元/公斤。
海南省農業(yè)廳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10年冬至2011年春,海南島瓜果菜出島483.9萬噸,產(chǎn)值176.2億元;2011年冬至2012年春,這個數(shù)字是516.3萬噸和186.1億元,到了2012年冬至2013年春,瓜果菜出島503.9萬噸,產(chǎn)值165.9億元。相比2011年,2013年產(chǎn)量的提升卻并沒有帶來產(chǎn)值的提升。
“忙種”實為“盲種”
內地暖冬致玉米銷售市場變小,而種植面積卻急劇擴大
東方市于2009年開始推廣甜玉米種植,得益于氣候條件好、玉米品種優(yōu),是近幾年來種植風險較低的農作物。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下旬,是東方甜玉米上市期,80%以上銷往省外各大市場。
“前幾年甜玉米幾乎年年豐收,去年甜玉米上市時,收購價格便達到了2.4元/斤,幾乎所有的玉米種植大戶都賺得盆滿缽滿。”東方市農業(yè)局局長卞曉燕說。
由于價格好,加上種植技術要求不高,甜玉米受到了農戶的歡迎,種植面積連連擴大。2009年東方市甜玉米種植面積為6.4萬畝;2014年,種植面積就達15萬畝左右。而今年,種植面積突增到30萬畝、總產(chǎn)量達33萬噸。
“去年玉米收購價格高,許多農戶的腰包鼓了,便主動擴大了種植面積。”卞曉燕說,而許多從事甘蔗種植的農戶,比較過甘蔗與玉米的投入、收益后,紛紛選擇了玉米種植。
種植面積高歌猛進,而市場并沒有迅速拓寬。“今年內地暖冬,北方玉米需求的空窗期本來就較往年更短,一邊是市場需求變小,一邊是種植面積擴大,此消彼長之下,滯銷就不那么難理解了。”赴東方市參加甜玉米產(chǎn)銷對接會的武漢玉米經(jīng)銷商蔣建忠說。
種植沒有目的性、盲目跟風種植,在海南省農業(yè)廳市場與經(jīng)濟信息處處長張健看來,是海南農業(yè)存在已久的問題。“2001年、2007年和2011年海南香蕉三次價格下跌,部分原因就是種植面積增長過快;去年冬瓜滯銷,也是如此。”
產(chǎn)銷信息不對稱
農戶與收購商缺乏有效溝通,而中介的利益并不與農產(chǎn)品價格掛鉤
每年冬春,湖北瓜果菜收購商周新濤,就要忙著打電話給海南的“客戶”,打聽瓜菜是否上市、產(chǎn)量如何。而這些“客戶”并非種植戶,而是中介。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海南瓜果菜銷往島外,一般是島外收購商在海南當?shù)貙ふ抑薪椋儆芍薪閹е召徤痰睫r戶家去看田地里的瓜菜,雙方先期議價,等到成熟時,收購商再來收購,或者委托中介收購。而中介商則賺取介紹費和差價。
中國熱帶農業(yè)科學院博士后、海南省規(guī)劃院副處長夏勇開就曾對此做過調研。他說,中介商在海南農業(yè)是非?;钴S的群體,不僅收購時有中介商的身影,農民種植瓜菜的品種或種苗也大多數(shù)是由中介商提供。“由于島外收購商并不了解海南,中介商起到了橋梁作用,但是,長此以往,也就斷絕了農民與島外收購商的聯(lián)系,也就使得產(chǎn)地與市場缺乏有效溝通。”
業(yè)內人士也坦言,雖然中介商在瓜菜收購時起到橋梁作用,但是中介商由于只是賺取介紹費和差價,其利益并不和農產(chǎn)品價格高低掛鉤,所以很難將農民的種植情況和市場情況進行有效地傳導。而大部分農民只管種,并不管賣,坐等收購商上門;而收購商由于各種情況,也不太愿意直接與農戶打交道。
日前,在東方市玉米產(chǎn)銷對接會上,北京新發(fā)地批發(fā)市場經(jīng)銷商李忠躍就提問:“東方玉米個頭大、品質優(yōu),但在對外推銷時,還是通過中介來與市場對接。為什么沒有一個平臺能夠直接連通農戶與經(jīng)銷商,種植戶也能更直接地看到市場。”
種植戶看不到市場,收購商看不到產(chǎn)地,加之農民對于市場的預判能力較低,沒有一個及時發(fā)布分享市場信息的平臺,農民就只能被動接受價格波動帶來的損失。
事實上,海南省在全國20個大中城市設立了農產(chǎn)品流通辦事處,及時了解并發(fā)布產(chǎn)銷和市場行情信息,但這些信息卻沒有反饋到最需要的農民手上,而是反饋給收購商。
“農民掌握信息的渠道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主動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也極其有限。”張健表示,同樣的,農民發(fā)布信息的渠道也十分有限,經(jīng)銷商往往要深入田間地頭才能獲取第一手的信息。“而對于農業(yè)部門而言,也不能總是通過舉辦產(chǎn)銷對接會來實現(xiàn)信息對稱。”
信息不對稱的還有農戶之間信息的模糊,不知道別的農戶都種了什么,只能根據(jù)自家的情況判斷。每年4月是海南木瓜價格高峰期,然而今年收購價格卻僅1.5元/斤左右,而往年至少在2元/斤以上,去年達到4元/斤。樂東木瓜種植戶周群國告訴記者,木瓜之所以價格下跌,原因是去年臺風導致香蕉園受災,大量種植戶改種木瓜,導致今年4月集中上市。這種現(xiàn)象,去年已經(jīng)發(fā)生過一次,澄邁一些香蕉種植戶,由于香蕉枯萎病和臺風等影響,紛紛改種冬瓜,導致種植面積從1.5萬畝,突增到2.6萬畝。
“農民都知道量多價格跌,有時候農民也不想盲目種植,但是由于信息獲取不暢,只能跟著感覺走。”周群國說,“香蕉受災,到底有多少人改種了木瓜,在當時并沒有人清楚。很多時候,到了收獲季節(jié)了,才知道大家都種了木瓜,量大價格跌了。”
少了時間差,價格就差
海南運輸劣勢明顯,因此與兩廣的上市時間差很重要,一旦撞期,便會價跌
業(yè)界在分析今年價格下跌幅度最大的黃瓜和玉米時,都指出了一個共同原因,與內地撞期了。
萬寧市農業(yè)局局長蔡吉林說,由于去年10月海南連下暴雨,造成萬寧黃瓜延遲一個多月上市,加上內地暖冬,山東、廣東、 廣西等全國多個地方的黃瓜都同時上市,造成黃瓜價格低迷,主要收購海南冬季瓜菜的江南市場黃瓜價格僅為0.5元一斤。東方市農業(yè)局負責人也表示,今年是暖冬,內地玉米和海南玉米的上市時間也“撞車”了。
海南作為冬季節(jié)瓜菜種植基地,得益于緯度、氣候優(yōu)勢,各品種瓜菜往往能在全國率先上市,這個時間差,也決定了海南瓜菜的暢銷與滯銷,區(qū)別往往就在幾度之間。
“海南的優(yōu)勢明顯,劣勢也明顯,運輸就是一大難題,從海南運到河南的費用是從廣西運到河南的兩倍,所以時間差很關鍵 。”來自河南鄭州的收購商吳贊粱說,“廣西、廣東秋季瓜菜已經(jīng)銷完,春季瓜菜還未上市,這之間的空擋期是海南冬季瓜菜最佳銷售時期。”
蔣建忠說,今冬內地氣候溫和,海南玉米全國最早上市這個大的優(yōu)勢被削弱。同樣作為玉米主產(chǎn)地的兩廣地區(qū)提前收獲,原本就變小的市場再受擠壓,價格自然上不去。
“現(xiàn)在,海南瓜菜行情關鍵要看大棚蔬菜的產(chǎn)量。”吳贊粱說,2011-2012年內地冬季氣溫偏冷,大棚蔬菜減產(chǎn),海南瓜菜行情好,而去冬今春內地氣溫偏暖,大棚蔬菜豐收,海南瓜菜行情就低迷。
遭受暖冬,與廣東、廣西撞期,往往會使海南瓜果菜遭到致命打擊。2013年海南冬季瓜菜就因此出現(xiàn)價跌滯銷現(xiàn)象,當年一季度,全省瓜菜價格水平下降了14.2%,線椒、圣女果、佛手瓜等品種同比上年價格跌幅高達30%-50%。
時間差不僅存在與島內與省外,也存在于島內南北地區(qū)。從事農業(yè)的陳勝庭,曾長期擔任省荔枝龍眼協(xié)會秘書長,他告訴記者,海南就像中國的縮影,農產(chǎn)品上市時間從南往北,以荔枝為例,三亞陵水最先上市,然后往北移到??诔芜~,時間跨度為4月到6月。如果由于氣候影響,南北同時上市就會出現(xiàn)價格下跌。
海南島陸地面積小,雖然同時上市,相對于“兩廣”(廣東、廣西)來說,也是少的,市場也并非是供過于求,但是由于來海南島的收購商有限,出現(xiàn)收購商稀缺,價格也會出現(xiàn)下跌。例如,2014年5月,瓊北地區(qū)荔枝提前一周上市,而此時的收購商都集中在瓊南地區(qū)收購,導致海口等北部市縣荔枝無人收購,而造成荔枝短期內的價格大幅下跌。去年儋州冬瓜價格大跌,也與澄邁冬瓜與儋州冬瓜同時上市有關。
種植粗放,品相不佳
種植管理粗放,品種更新慢,跟不上市場味口調整
今年海南瓜果菜價格下跌,也并非所有農戶都損失慘重。周群國家種植80畝木瓜,就比其他農戶價格高出0.3元/斤-0.5元/斤。“量大價跌時,質量就能夠體現(xiàn)出優(yōu)勢來,我們家的木瓜果形好,呈長條形,受市場歡迎,而不少農戶家的果形則是偏圓形。”
周群國說,一個果園的商品率也很重要,如果參差不齊肯定賣不出好價格,“我們果園之所以受收購商歡迎,是商品果率能夠達到95%左右,其中一級果達到80%。”而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一般農戶的木瓜商品果率平均為70%-80%,一級果僅為60%左右。
周新濤就表示,海南氣候好、土壤好,農產(chǎn)品的底子是不錯的,但是由于種植粗放、管理不到位,導致瓜果的品相不佳。
樂東綠旺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吳開法說:“海南熱帶農業(yè)效益沒有充分發(fā)揮,都是粗放惹的禍。種植粗放,影響產(chǎn)量和質量,賣不出好價格;管理太粗,成本又高,利潤當然也就薄。”
有種植戶坦言,過去海南氣候條件優(yōu)越,人無我有,無論好果差果都有人收購,冬季瓜果菜往往也能夠實現(xiàn)“暴利”,讓不少種植戶失去了精細化種植和管理的積極性。“很多種植戶存在‘賭徒’思想,傾向于大面積種植,價格好大賺,價格不好就虧 。”
海南農產(chǎn)品種植技術,也往往跟不上市場的需求。今年,梁亞妹家的黃瓜,掛在枝頭,個頭足,重量大,一個瓜1斤以上,看著非常漂亮。然而,黃瓜絕非越大越好。
萬寧黃瓜經(jīng)銷商曾祥艷介紹,目前全國只有江西南昌市場才需要大黃瓜,市場需求太小;海南黃瓜銷售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華中等區(qū)域市場,4兩—7兩之間的瓜最受歡迎。
品種老化,也影響了海南農產(chǎn)品的后勁。省農業(yè)廳總農藝師黃正恩說,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和口味的改變,瓜果菜品種大約五六年會更新一次,而海南很多農戶種的是10多年的老品種。
“比如泡椒,海南還有不少地方種植厚皮泡椒,而這個品種近年來已經(jīng)逐漸被市場淘汰。以前我們發(fā)往上海的瓜菜,每車都要配1萬-2萬斤,但后來逐漸減少,兩年前,就不再收圓椒了。這兩年厚皮泡椒的收購價不到薄皮泡椒的一半。”來自上海的經(jīng)銷商王波說,市場的口味在不斷變化,市場的需求量也會不斷變化,過去暢銷的品種,經(jīng)歷幾年也會淘汰。
海南農業(yè)科學院瓜菜研究所所長肖日新坦言,海南農民需提高接受新品種的勇氣和意識,不要等到外地種的最新品種賺了錢 ,再開始種植,沒有競爭優(yōu)勢,抗風險能力就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