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粉蟲
黃粉蟲是主要入袋害蟲之一,為害套袋梨果,連續(xù)套袋果園危害嚴重。黃粉蟲喜陰暗,如果袋口封得不嚴、果袋無防蟲效果,易從袋口、通氣排水口鉆入袋內為害。6月上中旬向果實轉移,8月中旬果實近成熟時為害最重,常致果實帶袋脫落。防治關鍵是降低果園蟲口基數(shù),7月中旬、8月中下旬是黃粉蟲防治的關鍵時期,效果較好的藥劑有40%樂果乳劑、80%敵敵畏乳劑、2.5%溴氰菊酯和20%殺滅菊酯乳劑等。受為害嚴重的套袋梨園,應摘袋噴藥防治或待蟲口基數(shù)降低后再套袋。
黑斑病
黑斑病主要危害果實、葉片及嫩梢。品種之間發(fā)病程度有顯著差異。日本梨品種中以20世紀為代表的青皮梨發(fā)病最重,豐水、幸水等為代表的褐皮梨表現(xiàn)較抗黑斑病。另外,通風透光不良、樹勢衰弱、地面積水、偏施氮肥的梨園均易發(fā)病。黑斑病菌芽管可穿透報紙袋危害果實,為此套報紙袋防治黑斑病必須涂油。黑斑病具再侵染特性,因此整個生長季均應定期噴藥殺菌,對黑斑病防效較好的藥劑有10%多氧霉素、50%代森銨、65%代森鋅及200倍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等。
梨木虱
梨木虱主要為害葉片,喜陰暗環(huán)境,在高溫高濕條件下分泌的黏液易被雜菌寄生產生黑霉。葉片上霉變的分泌液經雨水沖刷流至袋內果實上則產生黑斑,若分泌液經袋滲入果實造成則產生凹陷型黑斑,對果實造成間接危害。
對該蟲的防治應重在前期,加強對越冬成蟲出蟄盛期和花后第1代若蟲盛發(fā)期的防治,同時重視第1代成蟲的防治。若這段時間梨木虱未被控制住,則以后的世代會產生大量黏液保護蟲體,增加防治的難度。
苦痘病
苦痘病是由果實缺鈣引起的生理病害,套袋后加重。果實發(fā)病初期,先由果皮下的果肉發(fā)生病變,果面出現(xiàn)稍凹陷、色較暗的病斑。病斑下果肉呈海綿化的褐色斑點,病部果肉逐漸干縮呈蜂窩狀,表皮壞死,呈凹陷褐色病斑。
幼旺樹發(fā)病重,成齡樹、弱樹發(fā)病輕,果個越大發(fā)病越重;土壤有機質含量低、氨態(tài)氮含量高,地下水位高發(fā)病較重,在缺鈣嚴重的園片,應補充鈣肥和有機肥,或于花后3~4周內連續(xù)噴布兩次400倍氨基酸鈣。
黃粉蟲是主要入袋害蟲之一,為害套袋梨果,連續(xù)套袋果園危害嚴重。黃粉蟲喜陰暗,如果袋口封得不嚴、果袋無防蟲效果,易從袋口、通氣排水口鉆入袋內為害。6月上中旬向果實轉移,8月中旬果實近成熟時為害最重,常致果實帶袋脫落。防治關鍵是降低果園蟲口基數(shù),7月中旬、8月中下旬是黃粉蟲防治的關鍵時期,效果較好的藥劑有40%樂果乳劑、80%敵敵畏乳劑、2.5%溴氰菊酯和20%殺滅菊酯乳劑等。受為害嚴重的套袋梨園,應摘袋噴藥防治或待蟲口基數(shù)降低后再套袋。
黑斑病
黑斑病主要危害果實、葉片及嫩梢。品種之間發(fā)病程度有顯著差異。日本梨品種中以20世紀為代表的青皮梨發(fā)病最重,豐水、幸水等為代表的褐皮梨表現(xiàn)較抗黑斑病。另外,通風透光不良、樹勢衰弱、地面積水、偏施氮肥的梨園均易發(fā)病。黑斑病菌芽管可穿透報紙袋危害果實,為此套報紙袋防治黑斑病必須涂油。黑斑病具再侵染特性,因此整個生長季均應定期噴藥殺菌,對黑斑病防效較好的藥劑有10%多氧霉素、50%代森銨、65%代森鋅及200倍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等。
梨木虱
梨木虱主要為害葉片,喜陰暗環(huán)境,在高溫高濕條件下分泌的黏液易被雜菌寄生產生黑霉。葉片上霉變的分泌液經雨水沖刷流至袋內果實上則產生黑斑,若分泌液經袋滲入果實造成則產生凹陷型黑斑,對果實造成間接危害。
對該蟲的防治應重在前期,加強對越冬成蟲出蟄盛期和花后第1代若蟲盛發(fā)期的防治,同時重視第1代成蟲的防治。若這段時間梨木虱未被控制住,則以后的世代會產生大量黏液保護蟲體,增加防治的難度。
苦痘病
苦痘病是由果實缺鈣引起的生理病害,套袋后加重。果實發(fā)病初期,先由果皮下的果肉發(fā)生病變,果面出現(xiàn)稍凹陷、色較暗的病斑。病斑下果肉呈海綿化的褐色斑點,病部果肉逐漸干縮呈蜂窩狀,表皮壞死,呈凹陷褐色病斑。
幼旺樹發(fā)病重,成齡樹、弱樹發(fā)病輕,果個越大發(fā)病越重;土壤有機質含量低、氨態(tài)氮含量高,地下水位高發(fā)病較重,在缺鈣嚴重的園片,應補充鈣肥和有機肥,或于花后3~4周內連續(xù)噴布兩次400倍氨基酸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