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桿菌(Bacillus authracis)屬于芽孢桿菌科(Bacillaceae)、需氧芽胞桿菌屬 (Aerobic spore-forming bacillus),是長而直的大桿菌,革蘭氏染色陽性,長3~5μm,寬1~1.5μm,有莢膜,無鞭毛,不能運動。在病畜體內單個存在或3~5個菌體相連形成短鏈,菌體連接處平截,如刀切狀或微凹,呈竹節(jié)狀,游離端則鈍圓。在動物體內能形成莢膜,但在普通培養(yǎng)基上一般不形成莢膜。在厭氧條件下,菌體隨著尸體腐敗而死亡,莢膜仍可存留,稱為“菌影”。在活的炭疽病畜體或死亡后未經解剖的尸體內,不形成芽孢,一旦暴露于空氣中,接觸了游離氧,在一定溫度下(12~24℃)就可形成芽孢。芽孢呈卵圓形或圓形,位于菌體中央或稍偏向一端,不大于菌體。
本菌為需氧菌。最適生長溫度30~37℃,最適pH為7.2~7.6。營養(yǎng)要求不高,普通培養(yǎng)基中可生長。在普通培養(yǎng)基中形成由十個至數(shù)十個菌體相連的長鏈。菌落為扁平灰白色,表面粗糙,低倍鏡檢查時,菌落邊緣呈卷發(fā)狀。在血液瓊脂平板上生長良好,不溶血。強毒炭疽桿菌在普通肉湯培養(yǎng)基中,能生長成菌絲或紫狀菌團,上清透明,管內有大量的白色絮狀沉淀,輕搖時,沉淀物升起后漸漸下沉,絮狀物卷繞成團不易搖碎。明膠穿刺培養(yǎng)2~4天,可沿穿刺線長成白色的倒立松樹狀,沿穿刺線由表面向下液化呈漏斗狀。強毒株液化能力較強。
此菌能發(fā)酵葡萄糖,產酸不產氣,不發(fā)酵阿拉伯糖、木糖和甘露醇。VP試驗陽性,不產生吲哚和H2S,能還原硝酸鹽。在固體(瓊脂平皿)或液體(肉湯)培養(yǎng)基中,按每毫升加人0.05~0.5 IU青霉素 G進行培養(yǎng)時,菌體發(fā)生膨脹、粘連,顯微鏡檢查時,炭疽菌體形成串珠狀,這一特點常用于診斷時的細菌鑒定。
炭疽桿菌存在于炭疽污染的尸體、土壤和水中。病畜死亡后各個臟器、血液、淋巴系統(tǒng)、分泌物及排泄物等處均有炭疽桿菌存在。其中以脾臟的含菌量最多,血液的含菌量次之。
炭疽桿菌的繁殖型菌體對外界的抵抗力較弱,在夏季未解剖的尸體中經24~96h死亡。在陽光照射下能生存6~15h,在干燥的血液里可生存1個月。加熱 70℃經10~15min,或煮沸可立即死亡。在低溫-20~10℃生存3周,未剖開的尸體,炭疽桿菌在骨髓中可存活1周。一般的消毒藥能在短時間內殺死本菌。但形成炭疽芽孢后則抵抗力特別強大,在干燥狀態(tài)下,可存活30~50年或以上,在直射陽光下可生存lOOh。在炭疽污染的土壤、皮張、毛及炭疽尸體掩埋地中能存活數(shù)十年。如在糞堆中溫度達到72~76℃時則可在4日內死亡。煮沸需15min以上,在121℃高壓滅菌須 10~15min才能殺死。消毒藥為5%石炭酸經1~3天,3%~5%來蘇兒經10~24h,4%碘酊經2h可殺死芽孢。畜舍、用具、糞便等現(xiàn)場消毒可用 20%漂白粉,或3%~5%熱氫氧化鈉溶液、2%~4%甲醛、0.5%過氧乙酸、0.1%升汞液消毒。炭疽桿菌污染的皮張,浸于2%鹽酸、10%的食鹽中,在30℃下需48h,在18~22℃下需72h才能達到消毒的目的。
臨床癥狀
1、隱性型 豬對炭疽的抵抗力較強,因此,豬發(fā)生炭疽大多數(shù)是慢性,無臨診癥狀,多在屠宰后肉品衛(wèi)生檢驗時才被發(fā)現(xiàn),這是豬炭疽常見的病型。
2、亞急性型(咽型) 豬吃入炭疽桿菌或芽孢,侵入咽部及附近淋巴結以及相鄰組織大量繁殖,引起炎癥反應。主要表現(xiàn)咽炎,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頸部、咽喉部明顯腫脹,黏膜發(fā)紺,吞咽和呼吸困難,頸部活動不靈活。口、鼻黏膜呈藍紫色,最后窒息而死。也有的病例可治愈。
3、急性型(敗血型) 本型少見發(fā)生,變化,體溫升高到41.5。C以上,精神沉郁,天死亡,或突然死亡。
在國內只少數(shù)幾次報道,主要是急性敗血陛食欲廢絕,呼吸困難,可視黏膜發(fā)紫,1~2
4、腸型 此型不如咽型明顯,發(fā)生腸炭疽時,主要表現(xiàn)消化功能紊亂,病豬發(fā)生便秘及腹瀉,甚至糞中帶血,重者可死亡,輕者可恢復健康.
[NextPage]
診斷鑒別
由于豬炭疽多呈慢性或隱性,臨診癥狀不明顯,急性病例也少見,發(fā)生炭疽或疑似炭疽時禁止剖檢,炭疽病的正確診斷十分重要,所以必須進行實驗室檢查,血清學診斷。
1、臨診癥狀及流行情況調查 臨診癥狀的診斷價值不大,調查某些地區(qū)有否炭疽病發(fā)生、是否炭疽的疫源地等資料,可供診斷參考。
2、細菌抹片、鏡檢 簡便的方法是死豬耳靜脈或四肢末梢的淺表血管采取血液、水腫液,或脾臟及病變器官組織制成涂片,用姬姆薩或瑞氏染色液或堿性美藍染色,用顯微鏡檢查,可以看到單個或短鏈(2~4個菌體)相連有莢膜的兩端平截竹節(jié)狀大桿菌,即可確診。豬體局部淋巴結涂片,炭疽的菌體形態(tài)常不典型,呈粗細不一菌鏈扭轉狀,菌體消失,可見莢膜“菌影 3.細菌分離培養(yǎng) 采取新鮮病料接種于普通瓊脂平皿培養(yǎng),若是污染或陳舊病料,可先做成懸液,70℃加熱30min,殺死非芽孢菌后再接種培養(yǎng);若為腐敗病料,可先做成1:10乳劑接種小鼠,然后再取病料接種培養(yǎng)。根據(jù)菌落生長的特征做出判定。
如要與類屬的蠟樣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區(qū)分,可進行7噬菌體裂解試驗、莢膜形成試驗及炭疽串珠試驗。
4、動物感染試驗 將病料用無菌生理鹽水稀釋5~10倍,對小鼠皮下注射0.1~0.2mL,或豚鼠0.2~0.5mL,或家兔1mL,經 24~36h(小鼠)或2~4天(豚鼠、家兔)被接種動物死亡。死亡動物的臟器、血液等抹片,經瑞氏染色鏡檢,可見多量有莢膜的成短鏈的炭疽桿菌。死亡動物可見注射部位膠樣浸潤和脾臟腫大。也可用病料進行培養(yǎng)及炭疽沉淀反應檢查。
5、炭疽沉淀反應(Ascoli氏反應) 取病死豬的組織數(shù)克,剪碎或搗爛,加5~lO倍生理鹽水,者沸10~15min,冷后過濾或離心沉淀,用毛細吸管取上清液,沿管壁慢慢加入已裝有炭疽沉淀素血清(成品)的細玻璃管內,形成整齊的兩層液面,在兩液的接觸面出現(xiàn)清晰的白色沉淀環(huán)判為陽性(反應在 1~2min內出現(xiàn),最好在10~15min觀察)。這個反應特異性高,操作簡便、迅速,檢出率高,即使腐敗的炭疽病料,仍可出現(xiàn)陽性反應??h、鄉(xiāng)獸醫(yī)院 (站)平時購入一定數(shù)量的沉淀血清,放冰箱保存?zhèn)溆?對及時確診本病有現(xiàn)實意義。
6、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聚合酶鏈反應(PCR)等也可用于炭疽病的診斷。
豬病防治措施
一治療 對于急性和亞急性病豬,早期確診并及時治療十分重要。慢性炭疽病豬治療受到限制,但都必須在嚴密隔離和專人護理的條件下進行治療。
(1)血清療法 抗炭疽血清是治療炭疽的特效生物制劑,病初應用可獲良好的效果。大豬一次量為50~lOOmL,小豬為30~80mL??梢话腱o脈注射,一半皮下注射。必要時可在12h或24h重復注射1次。為避免過敏反應,最好使用同種動物的抗炭疽血清。如用異種動物的血清,應先皮下注射0.5~lmL,觀察0.5h后無特殊反應再注射全量。
抗生素和抗炭疽血清同時應用效果更好。
(2)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治療 以青霉素治療效果好,豬每次肌肉注射40萬~80萬 IU,每日注射2次,連續(xù)2~3天。土霉素1~29,靜脈注射或肌肉注射。或青霉素與土霉素、四環(huán)素同時使用。鏈霉素、環(huán)丙沙星、強力霉素、林可霉素、慶大霉素、先鋒霉素及磺胺噻唑、磺胺二甲基嘧啶也有療效。青霉素與磺胺合用,療效更好。
腸炭疽還需配合口服克遼林(臭藥水),每日3次,豬每次為2~5mL。
還需配合對癥治療,并加強護理工作。
二防制措施
(1)對炭疽常發(fā)地區(qū)或威脅區(qū)的豬只,每年應定期進行預防注射,以增強豬體的特異性抵抗力,這是預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我國目前應用的有以下兩種菌苗。
無毒炭疽芽孢苗:豬皮下注射0.5mL。注后14天產生免疫力,免疫期為1年。Ⅱ號炭疽芽孢苗:皮下注射1mL,注射后14天產生免疫力,免疫期為1年。
(2)要向廣大群眾宣傳,凡是不明原因死亡的豬只,不準吃肉,更不能運到市場上去出售,應經獸醫(yī)人員檢驗后做處理。禁止到處亂扔死尸,應在指定的地點深埋。屠宰廠、肉聯(lián)廠應加強對炭疽的檢疫工作,嚴格執(zhí)行獸醫(yī)衛(wèi)生措施。
(3)發(fā)生豬炭疽后,應立即向主管部門上報,迅速查明疫情,做出診斷,采取堅決措施,盡快撲滅疫情。①劃定疫區(qū)、疫點,進行隔離、封鎖,并嚴格執(zhí)行封鎖時的各項措施;在最后一頭病豬死亡或痊愈后半個月,報請上級批準解除封鎖,并進行一次大清掃和消毒。②對病豬及可疑病豬立即用抗炭疽血清注射,或與抗生素同時注射,進行防治。③對污染的圈舍、飼養(yǎng)管理用具等進行嚴格消毒;污染的飼料、糞便、廢棄物燒掉;尸體應焚燒或深埋(菌體因尸體腐敗而死亡,但也可能遺留后患,保留病原。)④在屠宰檢驗中,發(fā)現(xiàn)豬炭疽時,立即停止生產流程,全廠或車間進行消毒,按規(guī)定對檢出病豬的前后一定數(shù)量屠宰豬進行無害化處理。⑤加強工作人員的防護工作,一旦有發(fā)病者,及早送醫(y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