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靈菇馴化栽培歷史較短,生產(chǎn)中多種出菇方式并存,栽培經(jīng)濟效益差別很大。為此,筆者就近幾年當?shù)匕嘴`菇生產(chǎn)中常用的6種出菇方式進行了對比試驗,以篩選出適于我市出菇管理方式,提高白靈菇栽培的經(jīng)濟效益?,F(xiàn)將有關(guān)結(jié)果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①供試菌株:白靈2號,引自江蘇高郵食用菌研究所。母種培養(yǎng)采用PDA培養(yǎng)基。原種、栽培種均采用麥粒培養(yǎng)基,其配方:優(yōu)質(zhì)小麥94kg,石膏1kg,鋸木屑5kg。②栽培料配方:棉子殼84%,麩皮10%,三元復(fù)合肥1%,石灰2%,石膏1%。料水比為1∶1.3。
1.2 試驗方法 2003年9月22日裝袋,9月24日接種,11月上旬菌絲長滿袋,2004年3月2日移入大棚進行出菇管理。出菇分6個處理。A.脫袋兩段立式覆土出菇。將菌袋脫袋后從中間截斷為等長兩段,斷面向下立式排放于棚內(nèi)事先挖好處理的畦內(nèi),菌袋間空隙填濕土,表面再覆土1.5cm左右;B.脫袋立式覆土出菇。將菌袋脫袋后立式排放于棚內(nèi)事先挖好處理的畦內(nèi),袋中間空隙用濕土填滿,表面覆土1.5cm左右;C.中間環(huán)形脫袋墻式泥垛雙向出菇。將菌袋中間長約1/3的塑料袋用消過毒的刀片劃去,兩頭各1/3塑料袋留下,同時劃去兩頭多余塑料袋,然后將菌袋臥式堆疊逐層排放,層間覆2~3cm濕土,最上層和各層兩頭露環(huán)狀菌料的袋均用濕泥土覆蓋,堆疊5層;D.雙排袋泥垛式單向出菇。菌袋一端用消毒刀片與料面齊劃去多余塑料膜,另一端也劃去塑料膜并露出1cm長的菌料。擺放2排菌袋,露1cm長菌料端均朝里向?qū)Γ砰g隔20cm,連菌袋寬60cm,排間空隙填濕泥土,層間填土3cm,逐層向上排,最上層也用土覆嚴;E.雙向臥式出菇。將塑料袋兩端齊菌料面處用消過毒的刀片劃去塑料膜,然后逐層臥式排放,不覆土;F.單向臥式出菇。將塑料袋一端齊菌料面處用消過毒的刀片劃出塑料膜,然后逐層臥式排放,劃去塑料膜一端朝同一方向擺放,不覆土。
上述每處理重復(fù)3次,每重復(fù)用菌袋100袋。
出菇管理:溫度調(diào)控在10~20℃,空氣相對濕度80%~90%,給予一定的散射光(200~300lx)刺激,每天早晚通風2次,每次30min。
1.3 觀察記載 觀察不同方式出菇情況,記載出菇時間、子實體性狀及產(chǎn)量、畸形菇。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同出菇方式對白靈菇出菇時間影響 由表1可看出C出菇方式最快,采收時間最短,其次為D方式;而B出菇方式最慢,采收時間最長;E、F則處于A、B和C、D之間。其原因可能是我地3月份地溫比空間溫度低,故地下覆土出菇時間較長,出菇至采收較晚;而層間覆土出菇方式溫度較層間不覆土恒定,故出菇快,采收時間早。
表1 不同出菇方式出菇及采收時間
出菇方式 A B C D E F
處理至出菇(d) 25 26 18 19 20 21
出菇至采收(d) 13 14 10 11 12 12
注:表中數(shù)據(jù)為3次重復(fù)總袋50%出菇平均天數(shù)。
2.2 不同出菇方式對白靈菇外部形態(tài)影響 由表2可看出,A、B、D色澤均顯黃色,且子實體個大,含水量較高,長相不規(guī)則、柄長。原因是由于覆土中營養(yǎng)好,水分足,且靠近地面處通風不暢,二氧化碳濃度偏高所至。而C、E、F子實體色澤潔白,含水量低,形狀較規(guī)則,柄長適中,符合商品菇要求。原因是由于這三種出菇方式處于空中,通風透氣性比較好所致。
表2 不同出菇方式對白靈菇子實體形態(tài)影響
出菇方式 菌蓋色澤(cm) 菌蓋直徑(cm) 菌蓋厚度(cm) 菌柄長度(cm)
A 白色稍帶黃,含水量高 9.1~15.2 2.2~4.5 3.1~5.2
B 白色帶黃,含水量高 8.5~16.1 2.6~5.2 3.0~5.5
C 潔白,含水量稍高 8.1~22.1 2.1--4.1 2.4~3.8
D 白色微黃,含水量較高 8.4~24.3 2.4~5.2 2.8~5.1
E 潔白,含水量低 5.1~20.2 1.3~2.4 1.8~2.9
F 潔白,含水量低 7.9~21.0 2.0~4.5 1.9~3.1
2.3 不同出菇方式對白靈菇生物學(xué)效率及畸形菇所占比率的影響 生物學(xué)效率以A方式最高,為70.3%,F(xiàn)方式出菇,生物學(xué)效率最低,為37.3%;而畸形菇所占比率由高到低依次為B(49.7%,)、A(29.6%,)、D(25.2%)、C(18.4%)、F(15.8%)、E(6.2%)。從生物學(xué)效率方面分析,以方式A、B、C、D較高,而從商品價值方面來分析則以E、F、C較好。
3 小 結(jié)
白靈菇6種不同出菇方式以中間環(huán)形脫袋墻式泥垛雙向出菇方式出菇最快,采收時間最短;子實體外部形態(tài)以中間環(huán)形脫袋墻式泥垛雙向出菇、雙向臥式出菇、單向臥式出菇方式較好;生物學(xué)效率以脫袋兩段立式覆土出菇、脫袋立式覆土出菇、中間環(huán)形脫袋墻式泥垛雙向出菇、雙排袋泥垛式單向出菇方式較高;而從商品價值方面?zhèn)纫灾虚g環(huán)形脫袋墻式泥垛雙向出菇、臥式雙向出菇、臥式單向出菇較好。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①供試菌株:白靈2號,引自江蘇高郵食用菌研究所。母種培養(yǎng)采用PDA培養(yǎng)基。原種、栽培種均采用麥粒培養(yǎng)基,其配方:優(yōu)質(zhì)小麥94kg,石膏1kg,鋸木屑5kg。②栽培料配方:棉子殼84%,麩皮10%,三元復(fù)合肥1%,石灰2%,石膏1%。料水比為1∶1.3。
1.2 試驗方法 2003年9月22日裝袋,9月24日接種,11月上旬菌絲長滿袋,2004年3月2日移入大棚進行出菇管理。出菇分6個處理。A.脫袋兩段立式覆土出菇。將菌袋脫袋后從中間截斷為等長兩段,斷面向下立式排放于棚內(nèi)事先挖好處理的畦內(nèi),菌袋間空隙填濕土,表面再覆土1.5cm左右;B.脫袋立式覆土出菇。將菌袋脫袋后立式排放于棚內(nèi)事先挖好處理的畦內(nèi),袋中間空隙用濕土填滿,表面覆土1.5cm左右;C.中間環(huán)形脫袋墻式泥垛雙向出菇。將菌袋中間長約1/3的塑料袋用消過毒的刀片劃去,兩頭各1/3塑料袋留下,同時劃去兩頭多余塑料袋,然后將菌袋臥式堆疊逐層排放,層間覆2~3cm濕土,最上層和各層兩頭露環(huán)狀菌料的袋均用濕泥土覆蓋,堆疊5層;D.雙排袋泥垛式單向出菇。菌袋一端用消毒刀片與料面齊劃去多余塑料膜,另一端也劃去塑料膜并露出1cm長的菌料。擺放2排菌袋,露1cm長菌料端均朝里向?qū)Γ砰g隔20cm,連菌袋寬60cm,排間空隙填濕泥土,層間填土3cm,逐層向上排,最上層也用土覆嚴;E.雙向臥式出菇。將塑料袋兩端齊菌料面處用消過毒的刀片劃去塑料膜,然后逐層臥式排放,不覆土;F.單向臥式出菇。將塑料袋一端齊菌料面處用消過毒的刀片劃出塑料膜,然后逐層臥式排放,劃去塑料膜一端朝同一方向擺放,不覆土。
上述每處理重復(fù)3次,每重復(fù)用菌袋100袋。
出菇管理:溫度調(diào)控在10~20℃,空氣相對濕度80%~90%,給予一定的散射光(200~300lx)刺激,每天早晚通風2次,每次30min。
1.3 觀察記載 觀察不同方式出菇情況,記載出菇時間、子實體性狀及產(chǎn)量、畸形菇。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同出菇方式對白靈菇出菇時間影響 由表1可看出C出菇方式最快,采收時間最短,其次為D方式;而B出菇方式最慢,采收時間最長;E、F則處于A、B和C、D之間。其原因可能是我地3月份地溫比空間溫度低,故地下覆土出菇時間較長,出菇至采收較晚;而層間覆土出菇方式溫度較層間不覆土恒定,故出菇快,采收時間早。
表1 不同出菇方式出菇及采收時間
出菇方式 A B C D E F
處理至出菇(d) 25 26 18 19 20 21
出菇至采收(d) 13 14 10 11 12 12
注:表中數(shù)據(jù)為3次重復(fù)總袋50%出菇平均天數(shù)。
2.2 不同出菇方式對白靈菇外部形態(tài)影響 由表2可看出,A、B、D色澤均顯黃色,且子實體個大,含水量較高,長相不規(guī)則、柄長。原因是由于覆土中營養(yǎng)好,水分足,且靠近地面處通風不暢,二氧化碳濃度偏高所至。而C、E、F子實體色澤潔白,含水量低,形狀較規(guī)則,柄長適中,符合商品菇要求。原因是由于這三種出菇方式處于空中,通風透氣性比較好所致。
表2 不同出菇方式對白靈菇子實體形態(tài)影響
出菇方式 菌蓋色澤(cm) 菌蓋直徑(cm) 菌蓋厚度(cm) 菌柄長度(cm)
A 白色稍帶黃,含水量高 9.1~15.2 2.2~4.5 3.1~5.2
B 白色帶黃,含水量高 8.5~16.1 2.6~5.2 3.0~5.5
C 潔白,含水量稍高 8.1~22.1 2.1--4.1 2.4~3.8
D 白色微黃,含水量較高 8.4~24.3 2.4~5.2 2.8~5.1
E 潔白,含水量低 5.1~20.2 1.3~2.4 1.8~2.9
F 潔白,含水量低 7.9~21.0 2.0~4.5 1.9~3.1
2.3 不同出菇方式對白靈菇生物學(xué)效率及畸形菇所占比率的影響 生物學(xué)效率以A方式最高,為70.3%,F(xiàn)方式出菇,生物學(xué)效率最低,為37.3%;而畸形菇所占比率由高到低依次為B(49.7%,)、A(29.6%,)、D(25.2%)、C(18.4%)、F(15.8%)、E(6.2%)。從生物學(xué)效率方面分析,以方式A、B、C、D較高,而從商品價值方面來分析則以E、F、C較好。
3 小 結(jié)
白靈菇6種不同出菇方式以中間環(huán)形脫袋墻式泥垛雙向出菇方式出菇最快,采收時間最短;子實體外部形態(tài)以中間環(huán)形脫袋墻式泥垛雙向出菇、雙向臥式出菇、單向臥式出菇方式較好;生物學(xué)效率以脫袋兩段立式覆土出菇、脫袋立式覆土出菇、中間環(huán)形脫袋墻式泥垛雙向出菇、雙排袋泥垛式單向出菇方式較高;而從商品價值方面?zhèn)纫灾虚g環(huán)形脫袋墻式泥垛雙向出菇、臥式雙向出菇、臥式單向出菇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