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細菌性穿孔病 病原細菌在枝條皮層組織越冬,以皮孔、葉痕附近為多。氣溫升高后,在桃開花期病菌開始繁殖并形成病斑,用肉眼可見“春天潰瘍”,潰瘍表面病原細菌溢出,并散布開來。從氣孔侵入葉片,最初出現(xiàn)黃白色至白色圓形小斑點,呈多角形,后來病斑變?yōu)闇\褐色,并逐漸發(fā)展成紫褐色,最后干枯脫落,呈現(xiàn)穿孔。幼果受害后無明顯病斑,以后干枯,長期殘留于樹干上。果實稍大侵染時,呈現(xiàn)約1毫米大的褐色斑點。后期病斑為黑褐色,有裂紋。有些病斑連接在一起,形成2~3毫米大的病斑,有龜裂,易被其他病菌侵染,造成腐爛。新梢多在芽附近以皮孔為中心出現(xiàn)病斑,水浸狀,形成“夏潰瘍”。防治:①適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性;覆蓋地膜,降低空氣濕度,減少水滴;②藥劑防治。桃萌芽前噴1∶1∶100~150波爾多液,可殺滅越冬病菌和抑制病原細菌從病枝溢出傳染。生長初期和展葉以后,噴灑硫酸鋅石灰液1~2次,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
2.流膠病 桃流膠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菌孢子借風雨傳播,從傷口和側(cè)芽侵入,1年有2次發(fā)病高峰:5月下旬~6月上旬和8月上旬~9月上旬。防治:①大棚內(nèi)芽膨大前噴波美5度石硫合劑;②及時防治枝干病蟲害,如腐爛病、干腐病、穿孔病、吉丁蟲等;③枝干涂白,加強土肥水管理,增強樹勢,合理負載,增加抵抗力。
3.褐腐病 果實從幼果到成熟期、貯藏期都可發(fā)病,但以生長后期和貯運期發(fā)病較多。果實染病后果面開始出現(xiàn)小的褐色斑點,后急速擴大成圓形大斑,果肉呈淺褐色,很快腐爛。病果少數(shù)脫落,多數(shù)干縮呈褐色至黑色僵果,經(jīng)久不落。開花期濕度大時易染花腐病,嫩葉和新梢也能受到浸染。防治:①結(jié)合冬季修剪,徹底清除僵果、殘枝病葉,集中燒毀;②及時防治蝽象、食心蟲、桃蛀螟等,減少蟲害和蟲傷;③藥物防治。芽膨大開裂前噴波美5度石硫合劑,花前花后噴65%代森鋅400~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
4.瘡伽病 又名黑星病,果實最初出現(xiàn)綠色水漬狀圓形斑點,后來擴大到2~3毫米,呈黑綠色,有些病斑融合在一起。后期病斑木栓化,并龜裂。病斑多出現(xiàn)在果實的陽面,尤以果肩部為多,這是由于病菌孢子散落于果面后,陽光較強烈,潛育期較短的緣故。幼嫩新梢呈現(xiàn)不整形或圓形稍隆起的病斑,起初暗綠色,后變成淺;褐色,秋天病斑變褐色,周圍暗褐色至紫褐色。多年生枝一般不浸染。防治:①冬剪時清除病梢,消滅樹上病源;②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降低溫度,使之形成不利于病菌侵染的環(huán)境;③桃萌芽前噴波美3~5度石硫合劑;80%五氯酚鈉200~300倍液;④落花后半月至果實成熟前,每隔15天噴1次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倍液。
5.細菌性根癌病 又叫根瘤病、冠癭病。寄生于寄主植物根部,形成冠癭,造成危害。病株生長緩慢,樹勢衰弱,嚴重時枯死。癌變主要發(fā)生在根頸部,也發(fā)生在主根、側(cè)根上。癌瘤通常以根頸和根為軸心,環(huán)生或偏生一側(cè),少的1~2個,多的10余個。病原細菌存活于癌組織皮層和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雨水、灌溉水、地下害蟲、線蟲等是傳播的主要載體。苗木帶菌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防治:①栽種桃樹或育苗忌重茬;②苗木消毒。定植前將苗木用 K84生物農(nóng)藥5~10倍液浸根3~5分鐘,苗木已定植,發(fā)現(xiàn)有根癌病時,將瘤狀物刮掉燒毀,用5~10倍K84液刷在患處和附近根上,再將剩余藥液倒在根頸處,或用40%福美砷30倍液涂抹傷口,進行消毒保護;③土壤消毒、種子消毒。大棚種植桃樹,每平方米用硫磺粉50~100克或漂白粉100~150克處理土壤,也有防治作用。種子在沙藏前用3%次氯酸鈉液泡5分鐘,可防止種子胚根生長期感染病菌。
6.桃縮葉病 縮葉病以危害葉為主,嚴重時也侵害嫩梢、花和幼果。染病嫩葉初展時即有波紋癥狀,部分或全部皺縮扭曲,并隨葉齡增長而加重。葉片沿葉緣向后翻卷,葉面凸凹不平,顏色紫紅或鮮紅,葉肉肥厚,質(zhì)脆。后期葉面呈灰色,漸生白色粉狀物質(zhì),最后葉片變褐,干枯脫落,落葉后因氣溫升高,一般不再發(fā)病。防治:在桃樹花芽剛露紅但尚未展開時,噴灑波美3度石硫合劑。但連陰天時,可再噴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或50%代森鋅 300~500倍液,都有較好效果。
7.桃白粉病 此病主要侵染桃葉,苗木最易受害。葉片感染后,葉正面產(chǎn)生褪綠性淡黃色小斑,背面呈現(xiàn)白色圓形菌絲。嚴重時覆蓋全葉,病葉呈波浪狀。菌絲以寄生狀態(tài)潛伏在落葉上或芽內(nèi)越冬。防治:①落葉后至發(fā)芽前徹底清除棚內(nèi)落葉,集中燒毀;②芽膨大期噴波美3~5度石硫合劑,消滅越冬病源;③發(fā)病期間噴布波美0.3度石硫合劑,或50%硫懸浮劑500倍液,或20%粉銹寧劑1000倍液,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流膠病 桃流膠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菌孢子借風雨傳播,從傷口和側(cè)芽侵入,1年有2次發(fā)病高峰:5月下旬~6月上旬和8月上旬~9月上旬。防治:①大棚內(nèi)芽膨大前噴波美5度石硫合劑;②及時防治枝干病蟲害,如腐爛病、干腐病、穿孔病、吉丁蟲等;③枝干涂白,加強土肥水管理,增強樹勢,合理負載,增加抵抗力。
3.褐腐病 果實從幼果到成熟期、貯藏期都可發(fā)病,但以生長后期和貯運期發(fā)病較多。果實染病后果面開始出現(xiàn)小的褐色斑點,后急速擴大成圓形大斑,果肉呈淺褐色,很快腐爛。病果少數(shù)脫落,多數(shù)干縮呈褐色至黑色僵果,經(jīng)久不落。開花期濕度大時易染花腐病,嫩葉和新梢也能受到浸染。防治:①結(jié)合冬季修剪,徹底清除僵果、殘枝病葉,集中燒毀;②及時防治蝽象、食心蟲、桃蛀螟等,減少蟲害和蟲傷;③藥物防治。芽膨大開裂前噴波美5度石硫合劑,花前花后噴65%代森鋅400~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
4.瘡伽病 又名黑星病,果實最初出現(xiàn)綠色水漬狀圓形斑點,后來擴大到2~3毫米,呈黑綠色,有些病斑融合在一起。后期病斑木栓化,并龜裂。病斑多出現(xiàn)在果實的陽面,尤以果肩部為多,這是由于病菌孢子散落于果面后,陽光較強烈,潛育期較短的緣故。幼嫩新梢呈現(xiàn)不整形或圓形稍隆起的病斑,起初暗綠色,后變成淺;褐色,秋天病斑變褐色,周圍暗褐色至紫褐色。多年生枝一般不浸染。防治:①冬剪時清除病梢,消滅樹上病源;②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降低溫度,使之形成不利于病菌侵染的環(huán)境;③桃萌芽前噴波美3~5度石硫合劑;80%五氯酚鈉200~300倍液;④落花后半月至果實成熟前,每隔15天噴1次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倍液。
5.細菌性根癌病 又叫根瘤病、冠癭病。寄生于寄主植物根部,形成冠癭,造成危害。病株生長緩慢,樹勢衰弱,嚴重時枯死。癌變主要發(fā)生在根頸部,也發(fā)生在主根、側(cè)根上。癌瘤通常以根頸和根為軸心,環(huán)生或偏生一側(cè),少的1~2個,多的10余個。病原細菌存活于癌組織皮層和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雨水、灌溉水、地下害蟲、線蟲等是傳播的主要載體。苗木帶菌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防治:①栽種桃樹或育苗忌重茬;②苗木消毒。定植前將苗木用 K84生物農(nóng)藥5~10倍液浸根3~5分鐘,苗木已定植,發(fā)現(xiàn)有根癌病時,將瘤狀物刮掉燒毀,用5~10倍K84液刷在患處和附近根上,再將剩余藥液倒在根頸處,或用40%福美砷30倍液涂抹傷口,進行消毒保護;③土壤消毒、種子消毒。大棚種植桃樹,每平方米用硫磺粉50~100克或漂白粉100~150克處理土壤,也有防治作用。種子在沙藏前用3%次氯酸鈉液泡5分鐘,可防止種子胚根生長期感染病菌。
6.桃縮葉病 縮葉病以危害葉為主,嚴重時也侵害嫩梢、花和幼果。染病嫩葉初展時即有波紋癥狀,部分或全部皺縮扭曲,并隨葉齡增長而加重。葉片沿葉緣向后翻卷,葉面凸凹不平,顏色紫紅或鮮紅,葉肉肥厚,質(zhì)脆。后期葉面呈灰色,漸生白色粉狀物質(zhì),最后葉片變褐,干枯脫落,落葉后因氣溫升高,一般不再發(fā)病。防治:在桃樹花芽剛露紅但尚未展開時,噴灑波美3度石硫合劑。但連陰天時,可再噴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或50%代森鋅 300~500倍液,都有較好效果。
7.桃白粉病 此病主要侵染桃葉,苗木最易受害。葉片感染后,葉正面產(chǎn)生褪綠性淡黃色小斑,背面呈現(xiàn)白色圓形菌絲。嚴重時覆蓋全葉,病葉呈波浪狀。菌絲以寄生狀態(tài)潛伏在落葉上或芽內(nèi)越冬。防治:①落葉后至發(fā)芽前徹底清除棚內(nèi)落葉,集中燒毀;②芽膨大期噴波美3~5度石硫合劑,消滅越冬病源;③發(fā)病期間噴布波美0.3度石硫合劑,或50%硫懸浮劑500倍液,或20%粉銹寧劑1000倍液,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