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蘭花又叫青花菜、綠菜花,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較高的優(yōu)質蔬菜,具有保健、美容作用,是風靡世界的高檔蔬菜。它以色、香、味俱佳而深受消費者青睞。近年來,因消費需求增加和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種植面積逐年增加。隨著西蘭花產業(yè)的發(fā)展和種植年限的增加,各種病害也日益明顯,有效地防治病害,已經成為西蘭花生產上的一個重要課題。
1 主要病害
1.1霜霉病多在蓮座期發(fā)病,下部葉片出現(xiàn)邊緣不明顯的、受葉脈限制的黃褐色多角形或不規(guī)則形斑,潮濕時,葉背產生白霉。一般在高溫多雨、晝夜溫差大、日照不足、土壤積水、植株密度大時發(fā)病嚴重。
1.2 褐斑病 主要危害葉片、花球和種莢。下部老葉先發(fā)病,初在葉片正面或背面產生圓形褐色病斑,略帶同心輪紋;濕度大時,發(fā)病部位長出黑色霉層。一般在生長中、后期,遇連雨天氣,或肥力不足時發(fā)病重。
1.3 灰霉病 主要危害花序,也為害莖、葉。病部組織呈淡褐色水漬狀,后軟腐,遍生灰色霉狀物。病菌通過氣流、雨水及農事操作傳播,并從傷口或衰老部位侵入體內。小苗生長不良、密度大、空氣相對濕度過高的條件下易發(fā)生。
1.4 菌核病 多在結球期、開花結莢期發(fā)生。一般在近地面的莖和葉柄基部開始發(fā)病,病斑初呈褐色水漬狀,葉柄受害后因水分供應切斷而引起葉片凋萎、下垂。在濕度大的情況下,病部布滿白色棉絮狀菌核。此病由土壤傳染,在溫暖、潮濕條件下易發(fā)生。
1.5 黑腐病 為害葉片和球莖。成株一般從下部葉片開始發(fā)病。病斑大多從葉緣開始向內形成“V”字形枯斑,病菌沿葉脈向下擴展,形成較大壞死區(qū)或不規(guī)則黃褐色大斑,病斑邊緣葉片組織淡黃色。病菌進入莖部維管束后,逐漸蔓延到球莖部或葉脈及葉柄處,引起維管束壞死、變黑,最后枯死,但無臭,干燥條件下球莖黑心。在田間,病菌主要通過病株、肥料、風雨或農具傳播。一般種子帶菌、高溫多雨、肥水管理不當、與十字花科作物連作、害蟲猖獗等情況下易發(fā)生此病。
1.6 軟腐病 多在結球期、結莢期發(fā)生。病菌多從傷口處入侵,初在外部葉片或葉球基部出現(xiàn)水浸狀斑;受害嚴重時,全株腐爛,滲出膿狀粘液,病部散發(fā)出惡息味。病菌通過雨水、灌溉水、帶菌肥料、昆蟲等傳播。一般種子帶菌、高溫高濕、澆水過量、地下害蟲多、連作時易發(fā)生此病。
1.7 病毒病 苗期、成株期均可受害。苗期染病時,葉片上產生褪綠、近圓形斑點,直徑2~3mm,后整個葉片顏色變淡或變?yōu)闈?、淡相間的斑駁。成株染病時,除嫩葉出現(xiàn)濃、淡不均的斑駁外,老葉背面還生有黑色壞死斑點,病株結球晚且松散。生產上遇有播種早、毒源或蚜蟲多,再加上管理不當、地勢低、不通風、或缺水、缺肥時發(fā)病重。
2 綜合防治
2.1 合理選地 應選擇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土壤。
2.2 床土消毒 育苗用的營養(yǎng)土必須經過長期堆制,并用福爾馬林密封消毒。
2.3 種子消毒 用50~55℃溫水浸種20分鐘,并不斷攪拌。
2.4 實行輪作換茬 與非十字花科蔬菜輪作,可有效地減輕病蟲害的發(fā)生。
2.5 加強苗期管理 及時間苗和分苗,及時通風換氣,降低空氣濕度,及時清除病苗。
2.6 加強水肥管理 西蘭花喜肥水,分期適時迫肥、澆水是豐產的關鍵。提倡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為主,追肥可用復合肥。雨季及時開溝排水,防止土壤積水,以免引起漚根。
2.7 改善生長條件 及時清潔田園;及時摘除病葉、老葉;收獲后及時清除田中殘株、爛葉;并做好病穴消毒,以減少菌源。采用高畦栽培,有效調節(jié)土壤溫、濕度,改善光照、通風、排水條件。中耕除草時避免傷葉、斷根,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消毀.,減少傳播途徑。
2.8 藥劑防治 防治細菌性黑腐病、軟腐病,可用農用鏈霉素、或氯霉素5000倍液;防治真菌性病害如霜霉病、菌核病等,發(fā)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xù)噴施2~3次,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發(fā)生。定期噴施殺蟲劑,殺滅蚜蟲等各種害蟲,切斷傳播途徑。
1 主要病害
1.1霜霉病多在蓮座期發(fā)病,下部葉片出現(xiàn)邊緣不明顯的、受葉脈限制的黃褐色多角形或不規(guī)則形斑,潮濕時,葉背產生白霉。一般在高溫多雨、晝夜溫差大、日照不足、土壤積水、植株密度大時發(fā)病嚴重。
1.2 褐斑病 主要危害葉片、花球和種莢。下部老葉先發(fā)病,初在葉片正面或背面產生圓形褐色病斑,略帶同心輪紋;濕度大時,發(fā)病部位長出黑色霉層。一般在生長中、后期,遇連雨天氣,或肥力不足時發(fā)病重。
1.3 灰霉病 主要危害花序,也為害莖、葉。病部組織呈淡褐色水漬狀,后軟腐,遍生灰色霉狀物。病菌通過氣流、雨水及農事操作傳播,并從傷口或衰老部位侵入體內。小苗生長不良、密度大、空氣相對濕度過高的條件下易發(fā)生。
1.4 菌核病 多在結球期、開花結莢期發(fā)生。一般在近地面的莖和葉柄基部開始發(fā)病,病斑初呈褐色水漬狀,葉柄受害后因水分供應切斷而引起葉片凋萎、下垂。在濕度大的情況下,病部布滿白色棉絮狀菌核。此病由土壤傳染,在溫暖、潮濕條件下易發(fā)生。
1.5 黑腐病 為害葉片和球莖。成株一般從下部葉片開始發(fā)病。病斑大多從葉緣開始向內形成“V”字形枯斑,病菌沿葉脈向下擴展,形成較大壞死區(qū)或不規(guī)則黃褐色大斑,病斑邊緣葉片組織淡黃色。病菌進入莖部維管束后,逐漸蔓延到球莖部或葉脈及葉柄處,引起維管束壞死、變黑,最后枯死,但無臭,干燥條件下球莖黑心。在田間,病菌主要通過病株、肥料、風雨或農具傳播。一般種子帶菌、高溫多雨、肥水管理不當、與十字花科作物連作、害蟲猖獗等情況下易發(fā)生此病。
1.6 軟腐病 多在結球期、結莢期發(fā)生。病菌多從傷口處入侵,初在外部葉片或葉球基部出現(xiàn)水浸狀斑;受害嚴重時,全株腐爛,滲出膿狀粘液,病部散發(fā)出惡息味。病菌通過雨水、灌溉水、帶菌肥料、昆蟲等傳播。一般種子帶菌、高溫高濕、澆水過量、地下害蟲多、連作時易發(fā)生此病。
1.7 病毒病 苗期、成株期均可受害。苗期染病時,葉片上產生褪綠、近圓形斑點,直徑2~3mm,后整個葉片顏色變淡或變?yōu)闈?、淡相間的斑駁。成株染病時,除嫩葉出現(xiàn)濃、淡不均的斑駁外,老葉背面還生有黑色壞死斑點,病株結球晚且松散。生產上遇有播種早、毒源或蚜蟲多,再加上管理不當、地勢低、不通風、或缺水、缺肥時發(fā)病重。
2 綜合防治
2.1 合理選地 應選擇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土壤。
2.2 床土消毒 育苗用的營養(yǎng)土必須經過長期堆制,并用福爾馬林密封消毒。
2.3 種子消毒 用50~55℃溫水浸種20分鐘,并不斷攪拌。
2.4 實行輪作換茬 與非十字花科蔬菜輪作,可有效地減輕病蟲害的發(fā)生。
2.5 加強苗期管理 及時間苗和分苗,及時通風換氣,降低空氣濕度,及時清除病苗。
2.6 加強水肥管理 西蘭花喜肥水,分期適時迫肥、澆水是豐產的關鍵。提倡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為主,追肥可用復合肥。雨季及時開溝排水,防止土壤積水,以免引起漚根。
2.7 改善生長條件 及時清潔田園;及時摘除病葉、老葉;收獲后及時清除田中殘株、爛葉;并做好病穴消毒,以減少菌源。采用高畦栽培,有效調節(jié)土壤溫、濕度,改善光照、通風、排水條件。中耕除草時避免傷葉、斷根,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消毀.,減少傳播途徑。
2.8 藥劑防治 防治細菌性黑腐病、軟腐病,可用農用鏈霉素、或氯霉素5000倍液;防治真菌性病害如霜霉病、菌核病等,發(fā)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xù)噴施2~3次,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發(fā)生。定期噴施殺蟲劑,殺滅蚜蟲等各種害蟲,切斷傳播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