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 甘藍(lán)類黑斑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花梗和種莢。該病多發(fā)生在外葉或外層球葉上。葉片上的病斑近圓形,直徑5~30毫米,初為褐色,以后病斑上產(chǎn)生黑色霉?fàn)钗铮诔睗竦沫h(huán)境下黑霉明顯。病斑上有輪紋,但不太明顯。葉上病斑多時,組合成大斑,致葉片變黃早枯。葉柄和莖受害,病斑呈楔狀,黑褐色、凹陷。種莢上病斑呈長梭形,黑褐色,有時有輪紋,潮濕時生黑色霉?fàn)钗?。種莢瘦小,籽粒不飽滿。
發(fā)生特點(diǎn) 病原真菌的菌絲體可分生孢子在土壤中、病殘體上、留種株上及種子表面越冬,成為第二年初侵染源。病菌分生孢子可借風(fēng)雨傳播,重復(fù)侵染,使病害擴(kuò)大蔓延。低溫、高濕、播期不適、肥料不足,以及不利于植株生長的其他條件均可導(dǎo)致病害發(fā)生。
防治方法 (1)種子消毒。用恒定的50%溫水浸種15~20分鐘,取出后迅速晾干備用。也可用種子重量0.4%的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拌種。(2)盡可能選用適合當(dāng)?shù)氐目共∑贩N,注意與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輪作,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及時清潔田園,翻曬土壤。(3)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噴藥。常用藥劑有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50%速克靈可濕性辦劑2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6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發(fā)生特點(diǎn) 病原真菌的菌絲體可分生孢子在土壤中、病殘體上、留種株上及種子表面越冬,成為第二年初侵染源。病菌分生孢子可借風(fēng)雨傳播,重復(fù)侵染,使病害擴(kuò)大蔓延。低溫、高濕、播期不適、肥料不足,以及不利于植株生長的其他條件均可導(dǎo)致病害發(fā)生。
防治方法 (1)種子消毒。用恒定的50%溫水浸種15~20分鐘,取出后迅速晾干備用。也可用種子重量0.4%的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拌種。(2)盡可能選用適合當(dāng)?shù)氐目共∑贩N,注意與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輪作,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及時清潔田園,翻曬土壤。(3)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噴藥。常用藥劑有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50%速克靈可濕性辦劑2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6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