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紋夜蛾:又名斜紋夜盜蛾,是一種暴食性害蟲,以幼蟲食黃姜葉、花蕾、花和果實,大發(fā)生時可將全丘植株吃成光桿,造成嚴重損失。該蟲1年可發(fā)生多代,幼蟲4~6齡為暴食期,晝伏夜出,主要危害期7~10月。
應抓住幼蟲1~2齡的有利時機進行藥劑防治。每畝用BT乳劑50毫升,在氣溫20℃以上使用。也可用90%敵百蟲或20%滅幼脲1號500~1000倍液噴霧,或用2.5%敵殺死乳油2000~3000倍液噴殺。
基腐?。河址Q根腐病,危害黃姜藤蔓基部,根莖、頂芽附近的根系,造成藤蔓生長不良或整株枯死。發(fā)病初期,藤蔓基部形成褐色不規(guī)則形斑點,后斑點擴大成褐色長形病斑,病斑中部凹陷,病斑表面常有不明顯的淡褐色蛛絲狀霉,根莖常在頂芽附近發(fā)病,形成褐色不規(guī)則病斑,嚴重時藤蔓基部干縮,整個植株枯死。
防治時,一要輪作換茬,種植2~3年后進行3年以上的輪作;二是移栽前,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種姜1小時,晾干后移栽;三是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400倍液,或95%敵克松500倍液灌根。
炭疽病:是黃姜生產(chǎn)中常見病害,主要危害葉片或藤蔓。發(fā)病初期自葉尖或葉緣處形成暗綠色水漬狀下陷的不規(guī)則小斑點,后逐漸擴大為褐色至黑褐色圓形至橢圓形不定形大斑,病斑中部為灰褐色或灰白色,上有不規(guī)則同心輪紋,溫度大時病斑表面可見粉紅色黏狀物,即分生孢子等,后期病斑表面形成許多小黑點,即分生孢子盤。病健部界限明顯,數(shù)個病斑常連合為一個大病斑,病部易破裂穿孔或葉片脫落。葉柄受害,初期形成水漬狀褐色長形病斑,后期病部變黑褐色干縮,葉片脫落。藤蔓受害,初期產(chǎn)生褐色小點,后擴大成不規(guī)則形下陷病斑,藤蔓干縮,枯萎而死。
防治方法,一要輪作,二可噴施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
應抓住幼蟲1~2齡的有利時機進行藥劑防治。每畝用BT乳劑50毫升,在氣溫20℃以上使用。也可用90%敵百蟲或20%滅幼脲1號500~1000倍液噴霧,或用2.5%敵殺死乳油2000~3000倍液噴殺。
基腐?。河址Q根腐病,危害黃姜藤蔓基部,根莖、頂芽附近的根系,造成藤蔓生長不良或整株枯死。發(fā)病初期,藤蔓基部形成褐色不規(guī)則形斑點,后斑點擴大成褐色長形病斑,病斑中部凹陷,病斑表面常有不明顯的淡褐色蛛絲狀霉,根莖常在頂芽附近發(fā)病,形成褐色不規(guī)則病斑,嚴重時藤蔓基部干縮,整個植株枯死。
防治時,一要輪作換茬,種植2~3年后進行3年以上的輪作;二是移栽前,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種姜1小時,晾干后移栽;三是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400倍液,或95%敵克松500倍液灌根。
炭疽病:是黃姜生產(chǎn)中常見病害,主要危害葉片或藤蔓。發(fā)病初期自葉尖或葉緣處形成暗綠色水漬狀下陷的不規(guī)則小斑點,后逐漸擴大為褐色至黑褐色圓形至橢圓形不定形大斑,病斑中部為灰褐色或灰白色,上有不規(guī)則同心輪紋,溫度大時病斑表面可見粉紅色黏狀物,即分生孢子等,后期病斑表面形成許多小黑點,即分生孢子盤。病健部界限明顯,數(shù)個病斑常連合為一個大病斑,病部易破裂穿孔或葉片脫落。葉柄受害,初期形成水漬狀褐色長形病斑,后期病部變黑褐色干縮,葉片脫落。藤蔓受害,初期產(chǎn)生褐色小點,后擴大成不規(guī)則形下陷病斑,藤蔓干縮,枯萎而死。
防治方法,一要輪作,二可噴施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