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煤霉病又稱葉霉病、葉斑病,分布廣泛,在夏秋季節(jié)常普遍發(fā)生,為害嚴(yán)重。病重時病葉逐漸干枯脫落,病株葉片瘦小,植株早衰,采收期縮短,鮮莢產(chǎn)量降低,已成為長江流域豇豆豐產(chǎn)的重要障礙。病菌除侵染豇豆外,還為害菜豆、毛豆(大豆)、蠶豆、扁豆、綠豆、紅小豆、豌豆及刀豆等多種豆科作物。
1 癥狀識別
主要為害葉片,病害嚴(yán)重時藤蔓、葉柄及豆莢也能被害。幼苗期與成株期的嫩葉不易發(fā)病,成熟葉易被感染,田間病害自下向上擴展蔓延。病斑初起為不明顯的近圓形黃綠色斑,繼而黃綠斑中出現(xiàn)由少到多、葉兩面生的紫褐色或紫紅色小點,后擴大為直徑0.5~20m的近圓形或受較大葉脈限制而呈不整形的紫褐色或褐色病斑,病斑邊緣不明顯。在變黃的葉上,病斑周圍仍可保持綠色。濕度大時病斑表面生暗灰色或灰黑色煤煙狀霉,尤以葉背密集。病斑可相互聯(lián)合形成不定形較大斑塊。病害嚴(yán)重時,病葉曲屈、干枯早落,僅存梢部幼嫩葉片。本病病斑不產(chǎn)生輪紋及在相同的條件下霉較密集,據(jù)此,可與豇豆輪紋病相區(qū)分。
2 病原
由真菌豆類煤污尾孢菌(Cercospora vignae)侵染引起。病斑上暗灰至灰黑色霉,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
3 發(fā)病條件與規(guī)律
病菌主要以菌絲塊隨病殘組織遺落在土中越冬;在周年都有豇豆生長的南部溫暖地區(qū),病菌可輾轉(zhuǎn)為害,無明顯越冬現(xiàn)象。分生孢子通過氣流傳播,從氣孔侵入。被侵染的部位發(fā)病后又產(chǎn)生大量分生孢子,不斷進行再侵染,從而導(dǎo)致病害的流行。病菌生長溫度范圍為7~35℃,最適30℃。而25~28℃為分生孢子萌發(fā)的最適溫度。
田間高濕或高溫多雨有利于發(fā)病,故各地的雨季往往是煤霉病的為害盛期。病情輕重亦隨播期不同而有差異,春播豇豆比夏播的發(fā)病重,尤以晚春播豇豆受害最重。凡套種、連作,發(fā)病早而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長勢弱的地塊發(fā)病也較重。豇豆不同品種間對煤霉病的抗病性差異較明顯。在植株個體生長過程中,幼嫩葉片較成熟葉片的抗病性強,田間一般表現(xiàn)為苗期較少感病,多在現(xiàn)蕾開花后開始發(fā)?。怀芍昶诘纳喜咳~片及頂端嫩葉受害輕或不發(fā)病。
4 防治方法
4.1 選用抗病品種
豇豆不同品種間對煤霉病的抗病性差異較明顯。據(jù)報道,鄂豇豆2號,湘豇1號、2號、4號,之青3號及之豇矮蔓等較抗病。
4.2 控制、減少菌源,減輕為害
①避免套種、連作。重病田與非豆科作物進行2年輪作。②豇豆采收完畢后,清除病株、病殘體,并集中燒毀或深埋。③外地有于發(fā)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以減輕病害蔓延的做法。
4.3 加強田間管理
①注重施用有機肥及磷鉀肥,促使生長健壯,提高植株的抗病性。②合理密植,以利田間通風(fēng)透光,防止?jié)穸冗^大。③進行深溝窄畦栽培,以利雨后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
4.4 藥劑防治
發(fā)病初期開始噴藥防治。藥劑可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或50%甲?硫懸浮劑5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8%波?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80%多?福?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等進行噴霧,施藥間隔10天左右。亦可用36%雙苯三唑醇乳油2000~2500倍液噴霧,間隔10~20天1次。
1 癥狀識別
主要為害葉片,病害嚴(yán)重時藤蔓、葉柄及豆莢也能被害。幼苗期與成株期的嫩葉不易發(fā)病,成熟葉易被感染,田間病害自下向上擴展蔓延。病斑初起為不明顯的近圓形黃綠色斑,繼而黃綠斑中出現(xiàn)由少到多、葉兩面生的紫褐色或紫紅色小點,后擴大為直徑0.5~20m的近圓形或受較大葉脈限制而呈不整形的紫褐色或褐色病斑,病斑邊緣不明顯。在變黃的葉上,病斑周圍仍可保持綠色。濕度大時病斑表面生暗灰色或灰黑色煤煙狀霉,尤以葉背密集。病斑可相互聯(lián)合形成不定形較大斑塊。病害嚴(yán)重時,病葉曲屈、干枯早落,僅存梢部幼嫩葉片。本病病斑不產(chǎn)生輪紋及在相同的條件下霉較密集,據(jù)此,可與豇豆輪紋病相區(qū)分。
2 病原
由真菌豆類煤污尾孢菌(Cercospora vignae)侵染引起。病斑上暗灰至灰黑色霉,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
3 發(fā)病條件與規(guī)律
病菌主要以菌絲塊隨病殘組織遺落在土中越冬;在周年都有豇豆生長的南部溫暖地區(qū),病菌可輾轉(zhuǎn)為害,無明顯越冬現(xiàn)象。分生孢子通過氣流傳播,從氣孔侵入。被侵染的部位發(fā)病后又產(chǎn)生大量分生孢子,不斷進行再侵染,從而導(dǎo)致病害的流行。病菌生長溫度范圍為7~35℃,最適30℃。而25~28℃為分生孢子萌發(fā)的最適溫度。
田間高濕或高溫多雨有利于發(fā)病,故各地的雨季往往是煤霉病的為害盛期。病情輕重亦隨播期不同而有差異,春播豇豆比夏播的發(fā)病重,尤以晚春播豇豆受害最重。凡套種、連作,發(fā)病早而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長勢弱的地塊發(fā)病也較重。豇豆不同品種間對煤霉病的抗病性差異較明顯。在植株個體生長過程中,幼嫩葉片較成熟葉片的抗病性強,田間一般表現(xiàn)為苗期較少感病,多在現(xiàn)蕾開花后開始發(fā)?。怀芍昶诘纳喜咳~片及頂端嫩葉受害輕或不發(fā)病。
4 防治方法
4.1 選用抗病品種
豇豆不同品種間對煤霉病的抗病性差異較明顯。據(jù)報道,鄂豇豆2號,湘豇1號、2號、4號,之青3號及之豇矮蔓等較抗病。
4.2 控制、減少菌源,減輕為害
①避免套種、連作。重病田與非豆科作物進行2年輪作。②豇豆采收完畢后,清除病株、病殘體,并集中燒毀或深埋。③外地有于發(fā)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以減輕病害蔓延的做法。
4.3 加強田間管理
①注重施用有機肥及磷鉀肥,促使生長健壯,提高植株的抗病性。②合理密植,以利田間通風(fēng)透光,防止?jié)穸冗^大。③進行深溝窄畦栽培,以利雨后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
4.4 藥劑防治
發(fā)病初期開始噴藥防治。藥劑可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或50%甲?硫懸浮劑5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8%波?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80%多?福?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等進行噴霧,施藥間隔10天左右。亦可用36%雙苯三唑醇乳油2000~2500倍液噴霧,間隔10~20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