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病害無傳染性,亦稱非傳染性病害。多由營養(yǎng)物質(zhì)和水分的過多或過少,溫度過高或過低,日光過強或過弱,以及土壤通氣不良或空氣中存在有毒氣體等周圍環(huán)境因素;或種子本身質(zhì)量;或種子遺傳基因發(fā)生變異引起,使幼苗表現(xiàn)不正常。此類病害雖無傳染性,但在同一條件下常成片發(fā)生,并能誘發(fā)和加重傳染性病害的發(fā)生和為害程度,造成一定損失。
1 “燒根”
1.1 識別與為害
受害輕或病害初起,根先端黃褐色水浸狀,嚴重者根及幼莖基部水浸狀黃褐至栗褐色腐爛。病苗易拔起,子葉較正常苗略小而厚,暗綠色,有時子葉邊緣或先端出現(xiàn)黃褐色干枯壞死,受害后生長緩慢或死亡。在發(fā)病苗床中往往發(fā)生普遍或點片發(fā)生較重,常需重播。
1.2 病因
“燒根”亦稱肥害。由營養(yǎng)土中使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有機肥繼續(xù)發(fā)酵而傷根;或肥料施用不均、或施用過量,使土壤中肥料溶液濃度始終保持較高,產(chǎn)生負向滲透壓,導致根系不能正常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而引起。
1.3 防治方法
①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配制營養(yǎng)土;用肥適量并充分拌勻。
②肥害發(fā)生時,及時適量灑水,以降低肥料溶液濃度,盡可能減輕受害程度。
2 漚根
2.1 識別與為害
是低溫季節(jié)黃瓜育苗期間的常見病。病苗易拔起,無白根,根銹褐色水浸狀直至腐爛。地上部萎蔫,葉色轉(zhuǎn)淡呈黃綠色或乳黃色,自葉緣開始焦枯。病苗生長極為緩慢,嚴重時成片萎蔫、死亡,造成局部毀苗。
2.2 病因
由較長時間的低溫和高濕引起,即土溫較長時間持續(xù)低于12℃,又遇灑水過量或連陰雨天氣,致使根部處于低溫、過濕和缺氧狀態(tài),其代謝與吸收能力降低,不能正常生長,導致根部壞死變褐。
2.3 防治方法
①床土疏松、肥沃,床面平整,以利根系生長及灑水時受水均勻。
②加強苗床溫濕度管理,適當進行通風、透光,鍛煉幼苗,避免苗床土溫過低過濕。
③采用電熱線育苗,床土溫度控制在16℃左右,一般不宜低于12℃。
④播前澆足底水,整個育苗過程適當控水,需要時灑水適量;備好干細土,在床土濕度大時,可撒于床面降濕。
3 徒長
3.1 識別與為害
徒長苗莖細而長,節(jié)間間距大,葉色淡,葉片薄,組織柔嫩,根系衰弱。其抗逆性差,易受凍、易發(fā)生日灼及猝倒病等;因營養(yǎng)不良致花芽分化期延遲,花芽數(shù)量少、易落花,造成早熟性差且產(chǎn)量低。
3.2 病因
主要原因是由光照不足、溫度偏高、濕度過大引起。晝夜溫差小,播種過密,通風不良,氮肥過多等也能導致幼苗徒長。剛出土幼苗的下胚軸對溫度很敏感,管理不當,常造成徒長。
3.3 防治方法
①合理配制營養(yǎng)土,避免摻人尿素等速效氮肥,即使使用也要適當。
②選用透光性好的塑料薄膜,加強苗床溫濕度管理,及時正確進行通風、透光。
③幼苗出土后控制好夜間床溫,使前半夜為15~20℃,后半夜10~15℃,早晨不低于5℃,保持一定的晝夜溫差,預防幼苗下胚軸生長過快。
④播種不密不稀,防止大苗相互擁擠引起徒長。
4 低溫障礙及凍害
低溫障礙和凍害是冬春黃瓜育苗期間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生產(chǎn)問題。管理不當或遇長期雨雪、低溫天氣易于發(fā)生,嚴重時往往需重播,明顯影響生產(chǎn)。
4.1識別與為害
受害輕或較輕,子葉先端、邊緣或部分子葉褪綠,呈黃至白色。重時可導致部分子葉或部分真葉萎蔫干枯甚至死亡。凍害發(fā)生時,子葉邊緣(葉背尤明顯)或真葉上出現(xiàn)水浸現(xiàn)象,甚至幼苗水浸狀萎蔫倒伏,最后呈干枯死亡。長時間持續(xù)低溫往往造成不發(fā)新根,生長緩慢,可導致弱寄生物侵染,甚至成片死亡。
4.2 病因
黃瓜耐寒力弱,0~10℃就會受害,低于3~5℃生理機能出現(xiàn)障礙造成傷害。當溫度降到黃瓜幼苗能忍受的低溫界限以下時,依低溫程度和時間長短不同,引起生理障礙的程度也不相同,從而表現(xiàn)出多種受害癥狀。
4.3 防治方法
①加強苗床管理與保溫措施,推廣電熱線育苗,適時通風透光并謹防冷風侵入。
②育苗期間密切關(guān)注天氣預報,特別對突然來臨的寒流做好預防準備,備好覆蓋物,以防受害。
③做好定植前煉苗,提高幼苗的適應性與抗逆性。
④受凍后,特別要注意使苗床的溫度緩慢上升,日出后用草簾適當遮蔭,使黃瓜生理機能慢慢恢復,不可猛見陽光,盡量減少損失。
5 出苗不齊
5.1 識別
播種后有些種子長時間不出苗,導致苗床缺株;或出苗時間長,造成瓜苗大小不一的現(xiàn)象均稱為出苗不齊。
5.2 原因
種子未經(jīng)催芽即播種,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或化肥使用過量,播后即遇長期雨雪、低溫天氣致使床溫偏低,床土水分過高(造成爛種)或過低(影響對水分的吸收)等,以及種子本身質(zhì)量問題(如陳籽、種子成熟度不高和癟籽)等多種因素都能造成出苗不齊。
5.3 防治方法
針對不同病因,采取相應措施預防(部分措施可參見以上相關(guān)部分)。
6 黃(白)化苗
6.1 識別與為害
育苗中僅偶爾出現(xiàn),對生產(chǎn)無影響。出土后病苗始終保持黃(白)色,因光合作用嚴重受阻或根本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故幼苗生長緩慢,最后萎蔫死亡。
6.2 病因
主要是遺傳基因發(fā)生變異,幼苗不能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
6.3 防治方法
不需進行針對性防治,在進行苗床管理時拔除病苗即可。
1 “燒根”
1.1 識別與為害
受害輕或病害初起,根先端黃褐色水浸狀,嚴重者根及幼莖基部水浸狀黃褐至栗褐色腐爛。病苗易拔起,子葉較正常苗略小而厚,暗綠色,有時子葉邊緣或先端出現(xiàn)黃褐色干枯壞死,受害后生長緩慢或死亡。在發(fā)病苗床中往往發(fā)生普遍或點片發(fā)生較重,常需重播。
1.2 病因
“燒根”亦稱肥害。由營養(yǎng)土中使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有機肥繼續(xù)發(fā)酵而傷根;或肥料施用不均、或施用過量,使土壤中肥料溶液濃度始終保持較高,產(chǎn)生負向滲透壓,導致根系不能正常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而引起。
1.3 防治方法
①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配制營養(yǎng)土;用肥適量并充分拌勻。
②肥害發(fā)生時,及時適量灑水,以降低肥料溶液濃度,盡可能減輕受害程度。
2 漚根
2.1 識別與為害
是低溫季節(jié)黃瓜育苗期間的常見病。病苗易拔起,無白根,根銹褐色水浸狀直至腐爛。地上部萎蔫,葉色轉(zhuǎn)淡呈黃綠色或乳黃色,自葉緣開始焦枯。病苗生長極為緩慢,嚴重時成片萎蔫、死亡,造成局部毀苗。
2.2 病因
由較長時間的低溫和高濕引起,即土溫較長時間持續(xù)低于12℃,又遇灑水過量或連陰雨天氣,致使根部處于低溫、過濕和缺氧狀態(tài),其代謝與吸收能力降低,不能正常生長,導致根部壞死變褐。
2.3 防治方法
①床土疏松、肥沃,床面平整,以利根系生長及灑水時受水均勻。
②加強苗床溫濕度管理,適當進行通風、透光,鍛煉幼苗,避免苗床土溫過低過濕。
③采用電熱線育苗,床土溫度控制在16℃左右,一般不宜低于12℃。
④播前澆足底水,整個育苗過程適當控水,需要時灑水適量;備好干細土,在床土濕度大時,可撒于床面降濕。
3 徒長
3.1 識別與為害
徒長苗莖細而長,節(jié)間間距大,葉色淡,葉片薄,組織柔嫩,根系衰弱。其抗逆性差,易受凍、易發(fā)生日灼及猝倒病等;因營養(yǎng)不良致花芽分化期延遲,花芽數(shù)量少、易落花,造成早熟性差且產(chǎn)量低。
3.2 病因
主要原因是由光照不足、溫度偏高、濕度過大引起。晝夜溫差小,播種過密,通風不良,氮肥過多等也能導致幼苗徒長。剛出土幼苗的下胚軸對溫度很敏感,管理不當,常造成徒長。
3.3 防治方法
①合理配制營養(yǎng)土,避免摻人尿素等速效氮肥,即使使用也要適當。
②選用透光性好的塑料薄膜,加強苗床溫濕度管理,及時正確進行通風、透光。
③幼苗出土后控制好夜間床溫,使前半夜為15~20℃,后半夜10~15℃,早晨不低于5℃,保持一定的晝夜溫差,預防幼苗下胚軸生長過快。
④播種不密不稀,防止大苗相互擁擠引起徒長。
4 低溫障礙及凍害
低溫障礙和凍害是冬春黃瓜育苗期間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生產(chǎn)問題。管理不當或遇長期雨雪、低溫天氣易于發(fā)生,嚴重時往往需重播,明顯影響生產(chǎn)。
4.1識別與為害
受害輕或較輕,子葉先端、邊緣或部分子葉褪綠,呈黃至白色。重時可導致部分子葉或部分真葉萎蔫干枯甚至死亡。凍害發(fā)生時,子葉邊緣(葉背尤明顯)或真葉上出現(xiàn)水浸現(xiàn)象,甚至幼苗水浸狀萎蔫倒伏,最后呈干枯死亡。長時間持續(xù)低溫往往造成不發(fā)新根,生長緩慢,可導致弱寄生物侵染,甚至成片死亡。
4.2 病因
黃瓜耐寒力弱,0~10℃就會受害,低于3~5℃生理機能出現(xiàn)障礙造成傷害。當溫度降到黃瓜幼苗能忍受的低溫界限以下時,依低溫程度和時間長短不同,引起生理障礙的程度也不相同,從而表現(xiàn)出多種受害癥狀。
4.3 防治方法
①加強苗床管理與保溫措施,推廣電熱線育苗,適時通風透光并謹防冷風侵入。
②育苗期間密切關(guān)注天氣預報,特別對突然來臨的寒流做好預防準備,備好覆蓋物,以防受害。
③做好定植前煉苗,提高幼苗的適應性與抗逆性。
④受凍后,特別要注意使苗床的溫度緩慢上升,日出后用草簾適當遮蔭,使黃瓜生理機能慢慢恢復,不可猛見陽光,盡量減少損失。
5 出苗不齊
5.1 識別
播種后有些種子長時間不出苗,導致苗床缺株;或出苗時間長,造成瓜苗大小不一的現(xiàn)象均稱為出苗不齊。
5.2 原因
種子未經(jīng)催芽即播種,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或化肥使用過量,播后即遇長期雨雪、低溫天氣致使床溫偏低,床土水分過高(造成爛種)或過低(影響對水分的吸收)等,以及種子本身質(zhì)量問題(如陳籽、種子成熟度不高和癟籽)等多種因素都能造成出苗不齊。
5.3 防治方法
針對不同病因,采取相應措施預防(部分措施可參見以上相關(guān)部分)。
6 黃(白)化苗
6.1 識別與為害
育苗中僅偶爾出現(xiàn),對生產(chǎn)無影響。出土后病苗始終保持黃(白)色,因光合作用嚴重受阻或根本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故幼苗生長緩慢,最后萎蔫死亡。
6.2 病因
主要是遺傳基因發(fā)生變異,幼苗不能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
6.3 防治方法
不需進行針對性防治,在進行苗床管理時拔除病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