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豇豆(Ⅲ)是湖南省株洲市小神農(nóng)種苗經(jīng)營部引進(jìn)的極耐熱、抗病毒病、抗蟲性較好的優(yōu)良品種,春、夏、秋三季均可露地栽培。經(jīng)全國幾百個點(diǎn),連續(xù)3年試驗(yàn)證明,此品種適合各地栽培。
特征特性
該品種全生育期―般80--100天,植株蔓生,生長勢較強(qiáng),蔓長3米。葉片較小,濃綠色,以主蔓結(jié)莢為主,第一花序著生在主蔓第2--4節(jié)上。每畝可產(chǎn)嫩莢2500公斤,比一般品種增產(chǎn)500--1000公斤。莢色綠白,極粗,橫徑達(dá)1.2厘米,莢長65--70厘米,單莢重20--25克,肉厚,不易老,常溫擺放4--5天不變色不鼓粒,耐運(yùn)輸。種子千粒重125克。
栽培技術(shù)
播種 春播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播種,育苗移栽;夏秋栽培6月至7月播種,每畝用種量1200--1500克,一般采用直播,施足基肥,土壤翻耕整平后,每畝施入人畜糞渣2000公斤、三元復(fù)合肥50公斤、鈣鎂磷肥30公斤、鉀肥15公斤作底肥。按穴距40厘米、行距80厘米播種,每穴播種3粒,留苗2株,畝留4000株。
田間管理
加強(qiáng)苗期管理,做到生長整齊、旺盛;及時搭架引蔓,開花前3--5天追花肥1次,每畝對水澆施尿素3--5公斤、鉀肥2--3公斤。疏通排水溝,清除田間雜草,以利豆莢生長。高溫暴雨過后,可開回頭花,重發(fā)新葉,宜加強(qiáng)肥水管理,比改種前提早上市20天以上。
防治蟲害
夏季氣溫高,易發(fā)生蟲害,須及早防治。一般用菊脂類農(nóng)藥或抑太寶、卡死克等于花期噴施,濃度宜稀、次數(shù)宜密,一般5--7天1次。
采收 春播播種后55--60天采收,夏秋季播種后45--50天即可采收上市,應(yīng)及時采摘,2--3天采摘1次,可采摘35--40天。
特征特性
該品種全生育期―般80--100天,植株蔓生,生長勢較強(qiáng),蔓長3米。葉片較小,濃綠色,以主蔓結(jié)莢為主,第一花序著生在主蔓第2--4節(jié)上。每畝可產(chǎn)嫩莢2500公斤,比一般品種增產(chǎn)500--1000公斤。莢色綠白,極粗,橫徑達(dá)1.2厘米,莢長65--70厘米,單莢重20--25克,肉厚,不易老,常溫擺放4--5天不變色不鼓粒,耐運(yùn)輸。種子千粒重125克。
栽培技術(shù)
播種 春播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播種,育苗移栽;夏秋栽培6月至7月播種,每畝用種量1200--1500克,一般采用直播,施足基肥,土壤翻耕整平后,每畝施入人畜糞渣2000公斤、三元復(fù)合肥50公斤、鈣鎂磷肥30公斤、鉀肥15公斤作底肥。按穴距40厘米、行距80厘米播種,每穴播種3粒,留苗2株,畝留4000株。
田間管理
加強(qiáng)苗期管理,做到生長整齊、旺盛;及時搭架引蔓,開花前3--5天追花肥1次,每畝對水澆施尿素3--5公斤、鉀肥2--3公斤。疏通排水溝,清除田間雜草,以利豆莢生長。高溫暴雨過后,可開回頭花,重發(fā)新葉,宜加強(qiáng)肥水管理,比改種前提早上市20天以上。
防治蟲害
夏季氣溫高,易發(fā)生蟲害,須及早防治。一般用菊脂類農(nóng)藥或抑太寶、卡死克等于花期噴施,濃度宜稀、次數(shù)宜密,一般5--7天1次。
采收 春播播種后55--60天采收,夏秋季播種后45--50天即可采收上市,應(yīng)及時采摘,2--3天采摘1次,可采摘35--4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