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豐富的松木資源,各地分布有馬尾松、黃山松、赤松、黑松等。因國家經濟建設和自然更新造林之需,每年均需采伐大量指標松樹,但其主要利用松樹的主干,漫山遍野便留下數以億萬計的松樹蔸,大部分白白地被白蟻蛀食腐爛掉,少量用作柴燒。而白蟻的泛濫又將給森林帶來危害,造成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劣。中藥科研工作者近年研究發(fā)現:松樹砍伐后剩下的樹蔸是培植中藥材茯苓的良好材料,用來種植茯苓,經濟效益相當可觀。
茯苓是我國傳統(tǒng)的名貴中藥材,被譽為中國傳統(tǒng)藥物的“白銀”。長期以來,茯苓產區(qū)均采用“段木窖栽”種茯苓,要耗費大量松樹全國每年生產2萬噸茯苓,年耗松材千萬立方米以上,致使松木資源日漸枯竭,菌材矛盾突出。茯苓產區(qū)生態(tài)植被遭到嚴重破壞,茯苓產業(yè)因此被當地政府限制發(fā)展,實行封山育林,用于培植茯苓的松木原料嚴重不足,導致茯苓產量銳減。實踐證明,利用松樹蔸種植茯苓,樹蔸不用挖起,直接在樹蔸上接種,栽管容易,產量穩(wěn)定,省時、省力、省菌種,可以節(jié)約松木,既得昂貴的藥材茯苓幫助農民致富,又可變廢物松樹蔸為肥料,充分利用土地和森林資源,是一項一舉多得的林產品開發(fā)項目,因此利用松樹蔸種茯苓“錢”景廣闊,可顯著地增加山區(qū)農民經濟收入。
1.效益分析:(以種植2000蔸直徑為20厘米的松樹蔸為例)投入:購松樹蔸專用生產菌種800袋×3元/袋=2400元,購覆蓋茯苓菌種的塑料薄膜200元,購滅殺白蟻藥粉克蟻新星400元,合計3000元。收入:寧都縣茯苓開發(fā)研究所連續(xù)3年多的種植觀察,一般一蔸直徑20厘米松樹蔸,栽培7~12個月后,如果完全采收,平均每蔸可收鮮茯苓8千克左右,樹蔸直徑越大,產量越高,利潤也就越大。按目前合格鮮濕茯苓市場最低價格為1.6元/千克計算,收人為:2000蔸×8千克/蔸×1.6元/千克=25600元。毛利:25600元~3000元=22600元。
2.栽培技術要點:①松樹蔸的選擇。每年春季至冬季砍伐的生長在不積水、含沙多的土壤上且直徑在15厘米以上的松樹蔸都可用來種植茯苓。
②種前樹蔸處理。在生鮮油脂多的樹蔸上用刀削去外粗皮,讓太陽曝曬加速松樹蔸干燥。
③種植季節(jié)。根據茯苓生理要求和氣候特點,茯苓種植在每年的3~8月晴天時均可種植。
④茯苓菌種選購。菌種質量的優(yōu)劣是關系到種植成敗、產量高低的關鍵。實踐證明,松樹蔸原地簡易高產栽培茯苓,可選用新型樹蔸專用品種“寧研1號”,因其不“跑苓”,松根不用斬斷,易種、省工、產量高、效益好而深受苓農歡迎。
⑤接種。將七八成干的松樹蔸用斧頭在其鋸斷面上將松脂等雜物除凈,砍成新口,然后將不脫袋茯苓菌種300克左右貼接在新砍口處,其上用塑料薄膜覆蓋,薄膜上再覆土,厚度達7~10厘米即可。樹蔸越大,接種量相應增加。
⑥管理。茯苓菌種種植后80天左右于樹根處開始結茯苓,見茯苓出土應挖土覆蓋。若遇大雨,應檢查覆土是否被雨水沖掉及周圍是否積水,并及時排除積水,以免腐爛發(fā)病。
⑦白蟻防治。白蟻侵襲樹蔸是造成茯苓減產的主要原因。種植前應用高效誘集劑滅殺白蟻群巢穴,以后發(fā)現白蟻為害應及時用高效滅白蟻生物有機農藥克蟻新星撲殺。
⑧采收銷售。種后7~12個月即可采挖鮮苓。采收茯苓時要輕挖細收,防止挖破茯苓,以免影響產品加工等級和鮮苓售價。
茯苓是我國傳統(tǒng)的名貴中藥材,被譽為中國傳統(tǒng)藥物的“白銀”。長期以來,茯苓產區(qū)均采用“段木窖栽”種茯苓,要耗費大量松樹全國每年生產2萬噸茯苓,年耗松材千萬立方米以上,致使松木資源日漸枯竭,菌材矛盾突出。茯苓產區(qū)生態(tài)植被遭到嚴重破壞,茯苓產業(yè)因此被當地政府限制發(fā)展,實行封山育林,用于培植茯苓的松木原料嚴重不足,導致茯苓產量銳減。實踐證明,利用松樹蔸種植茯苓,樹蔸不用挖起,直接在樹蔸上接種,栽管容易,產量穩(wěn)定,省時、省力、省菌種,可以節(jié)約松木,既得昂貴的藥材茯苓幫助農民致富,又可變廢物松樹蔸為肥料,充分利用土地和森林資源,是一項一舉多得的林產品開發(fā)項目,因此利用松樹蔸種茯苓“錢”景廣闊,可顯著地增加山區(qū)農民經濟收入。
1.效益分析:(以種植2000蔸直徑為20厘米的松樹蔸為例)投入:購松樹蔸專用生產菌種800袋×3元/袋=2400元,購覆蓋茯苓菌種的塑料薄膜200元,購滅殺白蟻藥粉克蟻新星400元,合計3000元。收入:寧都縣茯苓開發(fā)研究所連續(xù)3年多的種植觀察,一般一蔸直徑20厘米松樹蔸,栽培7~12個月后,如果完全采收,平均每蔸可收鮮茯苓8千克左右,樹蔸直徑越大,產量越高,利潤也就越大。按目前合格鮮濕茯苓市場最低價格為1.6元/千克計算,收人為:2000蔸×8千克/蔸×1.6元/千克=25600元。毛利:25600元~3000元=22600元。
2.栽培技術要點:①松樹蔸的選擇。每年春季至冬季砍伐的生長在不積水、含沙多的土壤上且直徑在15厘米以上的松樹蔸都可用來種植茯苓。
②種前樹蔸處理。在生鮮油脂多的樹蔸上用刀削去外粗皮,讓太陽曝曬加速松樹蔸干燥。
③種植季節(jié)。根據茯苓生理要求和氣候特點,茯苓種植在每年的3~8月晴天時均可種植。
④茯苓菌種選購。菌種質量的優(yōu)劣是關系到種植成敗、產量高低的關鍵。實踐證明,松樹蔸原地簡易高產栽培茯苓,可選用新型樹蔸專用品種“寧研1號”,因其不“跑苓”,松根不用斬斷,易種、省工、產量高、效益好而深受苓農歡迎。
⑤接種。將七八成干的松樹蔸用斧頭在其鋸斷面上將松脂等雜物除凈,砍成新口,然后將不脫袋茯苓菌種300克左右貼接在新砍口處,其上用塑料薄膜覆蓋,薄膜上再覆土,厚度達7~10厘米即可。樹蔸越大,接種量相應增加。
⑥管理。茯苓菌種種植后80天左右于樹根處開始結茯苓,見茯苓出土應挖土覆蓋。若遇大雨,應檢查覆土是否被雨水沖掉及周圍是否積水,并及時排除積水,以免腐爛發(fā)病。
⑦白蟻防治。白蟻侵襲樹蔸是造成茯苓減產的主要原因。種植前應用高效誘集劑滅殺白蟻群巢穴,以后發(fā)現白蟻為害應及時用高效滅白蟻生物有機農藥克蟻新星撲殺。
⑧采收銷售。種后7~12個月即可采挖鮮苓。采收茯苓時要輕挖細收,防止挖破茯苓,以免影響產品加工等級和鮮苓售價。